《诸生诣府见留再任偶作示勉夫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2:3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鲁堂诗礼号多儒,
文席非才误诏除。
贤路久妨颜已厚,
儒宫相借计诚疏。
化鹍未敢图飞翼,
搏虎谁能复下车。
诣府自言无以称,
空衔诸彦意勤渠。
白话文翻译:
在鲁国的堂前,诗书礼仪的称号很多,
但在文人任职的岗位上,才华不足而被误解而除去。
贤才的道路被阻碍已久,名声已经沉重,
儒家殿堂中相互借用的计策实在太少。
化作大鹏的愿望尚且不敢追求,
搏击猛虎的勇气又有谁能再次回归?
我到府中自言无以自称,
只是在空中衔着众多贤士的期望,努力去适应。
注释
- 鲁堂:指鲁国的书院或学堂,象征儒家文化。
- 文席:指文官的职位或地位。
- 贤路:指通往贤者之路,进仕之路。
- 颜已厚:颜回的名声已经非常高厚,形容名声的积累。
- 化鹍:化作大鹏,喻指追求高远的理想。
- 搏虎:搏击猛虎,形容勇敢的行动。
- 诸彦:指众多的贤士或学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字惟贞,号孤山,生于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风格清新而不失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或遭遇挫折之际,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的坚持。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是对当时士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鲁堂的诗书礼仪,展现了士人在仕途上遭遇的困境。开头提到“鲁堂诗礼”,营造出浓厚的儒家氛围,正是士人应有的理想场所。然而,接下来的“文席非才误诏除”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表明才华不被认可,甚至被误解而失去职位,反映了社会对士人的冷漠与不公。
“贤路久妨颜已厚”,点出士人在追求理想和名声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种种阻碍,名声虽重却难以施展抱负。此时,儒家文化的氛围似乎变得苍白无力,令人感到失落。
“化鹍未敢图飞翼,搏虎谁能复下车”,运用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有高远的理想,但仍然身处低谷,不敢轻易追求。同时,搏击猛虎的勇气也让人感受到无奈与惆怅,暗示士人在艰难环境中难以翻身的绝望。
最后两句“诣府自言无以称,空衔诸彦意勤渠”,表达了作者在府中自言自语,感到无以自称,内心空虚,反映出对众多贤士期望的承载与不安。这首诗在情感上真实而深刻,展示了士人面对现实与理想矛盾时的复杂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鲁堂诗礼号多儒:描绘出鲁国书院儒雅的环境,是士人接受教育的场所。
- 文席非才误诏除:表达了作者因才华不足而被误解,失去官职的无奈。
- 贤路久妨颜已厚:指士人追求成就的道路受阻,名声虽厚却无实质进展。
- 儒宫相借计诚疏:感叹儒家之间互相借用的策略和计策少得可怜。
- 化鹍未敢图飞翼:用大鹏的意象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但因现实不敢追求。
- 搏虎谁能复下车:形容勇敢的行动,表达自身勇气不足,难以再出发。
- 诣府自言无以称:到府中自谦,感到无以自称。
- 空衔诸彦意勤渠:心中承载着众多贤士的期望,却感到无能为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化鹍”比作追求理想,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结构工整,展现出古诗的韵律美。
- 隐喻:通过“搏虎”暗示勇敢与挑战,体现士人的内心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士人面对社会不公时的痛苦与坚持,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鲁堂:象征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士人理想的追求。
- 文席:代表官职与地位,反映士人对仕途的渴望与失落。
- 大鹏:象征理想与志向,寓意追求高远的理想。
- 猛虎:象征挑战与危险,体现士人内心的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鲁堂诗礼号多儒”中提到的“鲁堂”指的是哪里? A. 一个书院
B. 一个寺庙
C. 一个城市
D. 一个山川 -
诗中提到“文席非才误诏除”,这里的“文席”指的是什么? A. 武将的职位
B. 文官的职位
C. 学者的称号
D. 书法的技巧 -
“空衔诸彦意勤渠”中的“诸彦”是指什么? A. 诗歌
B. 贤士或学者
C. 朋友
D. 家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名作,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主题与葛胜仲此诗相似。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现出对理想与归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赤壁赋》(苏轼):同样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更为豪放,风格截然不同。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与葛胜仲的内心挣扎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部分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进一步研究。
- 《古诗文观止》:经典古诗文集,包含多位诗人的作品,便于比较与学习。
- 《诗经》: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底蕴与主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