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其一》

时间: 2025-01-14 05:56:57

兵祸潢池弄,啾啾鬼伯来。

悲风生子夜,劫火到泉台。

汝辈奚堪惜,苍生信可哀。

谁为司牧者,慷慨济时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兵祸潢池弄,啾啾鬼伯来。
悲风生子夜,劫火到泉台。
汝辈奚堪惜,苍生信可哀。
谁为司牧者,慷慨济时才。

白话文翻译:

战乱使得潢池变得荒凉,鬼神啾啾而至。
悲伤的风在子夜时分吹起,灾火直逼泉台。
你们这些人何必再心疼呢,苍生的苦难确实令人悲哀。
谁能够成为牧者,施以慷慨之才于这个动荡的时刻呢?

注释:

  • 兵祸:指战争和灾难。
  • 潢池:原意是指荒废的池塘,暗指因战争而遭受破坏的土地。
  • 啾啾:形容鬼神的声音,带有凶险的意味。
  • 悲风:悲哀的风,象征着不幸的到来。
  • 劫火:指灾难引发的火灾。
  • 汝辈:你们这一类的人。
  • 苍生:人民,百姓。
  • 司牧者:指领导者或治理者,能够引导和照顾众生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主题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对战争、灾难的描绘相呼应。诗中通过“鬼伯”和“劫火”等意象,表现出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桐,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状及民众疾苦,风格悲凉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社会动乱时期,诗人目睹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因而生发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反思。

诗歌鉴赏:

《感事 其一》以悲切的语调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苍生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通过“兵祸潢池弄”一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战火纷飞的境地,潢池的荒凉象征着国土的破败,接着“啾啾鬼伯来”更是突出了一种凶险的氛围,仿佛看见鬼神因战乱而降临,暗示着民众的苦难和死亡的逼近。

诗中“悲风生子夜,劫火到泉台”描绘了战后的惨状,悲风与劫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凄凉和火灾的猛烈,令人心生惧怕。接下来的“汝辈奚堪惜”则直接对听众发问,质疑那些未曾经历苦难的人,是否能真正理解苍生的痛苦,透过这一句,诗人传达出一种愤怒和失望的情感。

最后一句“谁为司牧者,慷慨济时才”则是一种呼唤与渴望,诗人期望能有一位真正的领导者能够施以援手,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紧凑,运用意象鲜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兵祸潢池弄:描绘战乱造成的荒凉景象。
    2. 啾啾鬼伯来:鬼神之声象征凶兆。
    3. 悲风生子夜:夜晚凉风悲切,暗喻苦难。
    4. 劫火到泉台:火灾的到来象征灾难。
    5. 汝辈奚堪惜:质疑他人是否能理解痛苦。
    6. 苍生信可哀:强调人民的苦难。
    7. 谁为司牧者:呼唤有能力的领导者。
    8. 慷慨济时才:期望施以援助的才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鬼神的声音比作凶险的征兆。
    • 拟人:将风和火赋予情感,增强悲切的氛围。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和对领导者缺失的无奈呼唤,展现了诗人对苍生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潢池:象征破败与荒凉,映衬社会动荡。
  • 鬼伯:代表凶险与死亡,暗示战争的恐怖。
  • 悲风:象征悲伤与无奈,传达出对时局的忧虑。
  • 劫火:象征灾难与毁灭,强调战乱的严重性。
  • 苍生:代表苦难的人民,体现诗人的同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兵祸潢池弄”中的“兵祸”指什么? A. 战争和灾难
    B. 和平与安宁
    C. 个人恩怨
    D. 自然灾害

  2. 诗中提到的“司牧者”意指? A. 农民
    B. 领导者
    C. 战士
    D. 文人

  3. 诗中“劫火”象征什么? A. 火灾与灾难
    B. 喜庆与欢乐
    C. 知识与智慧
    D. 自然风光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其情感更偏向于对国破家亡的深沉忧虑,而汪桐的《感事 其一》则更加直接地对社会现实进行质问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