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嘉楼望雨陪谢守》

时间: 2025-01-19 15:35:46

冒雨上城头,凄凄欲报秋。

云低密藏树,风急暗侵楼。

渐积荷珠重,新添沼监幽。

凭栏未能去,公自念民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渐嘉楼望雨陪谢守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冒雨上城头,凄凄欲报秋。
云低密藏树,风急暗侵楼。
渐积荷珠重,新添沼监幽。
凭栏未能去,公自念民畴。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登上城头,凄凉的气氛似乎在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乌云低垂,浓密地遮挡着树木,狂风急促地暗自侵袭着楼房。
雨水渐渐积聚,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沉重,新添的池塘更加幽静。
我倚栏而立却无法离去,心中默默想到百姓的田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冒雨:在雨中。
  • 凄凄:悲凉的样子。
  • 欲报秋:想要报答秋天,含有季节的转变。
  • 密藏:密密地藏匿。
  • 暗侵:偷偷地侵袭。
  • 渐积荷珠重:逐渐积聚的雨水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沉重。
  • 沼监:池塘,水池。
  • 凭栏:靠在栏杆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雨”和“秋”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宁,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和古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任职期间,他在雨天登高望远,感慨自然景象的变化,结合自身的政治责任与对民生的关切,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渐嘉楼望雨陪谢守》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象的诗作,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社会民生的关怀。开篇“冒雨上城头,凄凄欲报秋。”,诗人以“冒雨”的积极行动,展现了他面对自然的勇敢与坚定,但“凄凄”二字却渗透出一丝忧伤,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不仅是季节的变迁,更是生命与情感的流逝。

接下来的“云低密藏树,风急暗侵楼。”,诗人在描绘雨天景象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云层低垂,仿佛在隐藏着大树的身影,风的急促则让楼宇感到压迫,增强了雨天的紧迫感与神秘感。

“渐积荷珠重,新添沼监幽。”这两句通过意象的积聚,表现了雨水的沉重和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压抑的氛围。在最后一句“凭栏未能去,公自念民畴。”中,诗人虽身处高处,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民生,体现出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思考,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与对百姓的关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冒雨上城头:描绘了诗人冒雨登城的情景,显示出他的勇气与决心。
  • 凄凄欲报秋:强调天气的凄凉与秋季来临的忧伤。
  • 云低密藏树:生动描绘了雨天的景象,云层低沉,树木被遮挡,给人一种压迫感。
  • 风急暗侵楼:风势强劲,似乎也在侵袭高楼,暗示着自然力量的无情。
  • 渐积荷珠重:雨水逐渐积聚,意象生动,传达出沉重的感觉。
  • 新添沼监幽:新增加的池塘显得格外幽静,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孤寂。
  • 凭栏未能去:诗人虽在高处,但因思虑而难以离开,体现了他内心的纠结。
  • 公自念民畴:最终,诗人将心思放在了百姓的生活上,表现出其关怀与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荷珠”,形象地传达出雨水的沉重感。
  • 拟人:云和风被赋予了行为,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云低密藏树,风急暗侵楼”,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内心对民生的深切关注,表现出其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忧伤与思念,也代表生命的滋润。
  • :隐喻情绪的压抑,象征着困扰与不安。
  • :代表外界的冲击与变化,给人以紧迫感。
  • :象征着高处的视野与责任,体现了诗人的身分与心境。
  •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也暗示着对世事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冒雨”指的是什么?
    A. 在晴天
    B. 在雨中
    C. 在雪天
    D. 在风中

  2. “云低密藏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压抑
    C. 快乐
    D. 轻松

  3. 诗人“凭栏未能去”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A. 想要离开
    B. 关心民生
    C. 享受风景
    D. 不在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渐嘉楼望雨》与王维的《秋夕》都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前者强调了对民生的关怀,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两者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基调,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