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明西湖》

时间: 2025-01-19 18:53:49

千顷平湖一遭,空城游乐自奢豪。

画船争胜飞江鹘,翠巘都浮载海鳌。

芳草堤边裙带短,柔桑陌上髻鬟高。

楼前尽日闻歌笑,不啻秋风卷怒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顷平湖一遭,空城游乐自奢豪。画船争胜飞江鹘,翠巘都浮载海鳌。芳草堤边裙带短,柔桑陌上髻鬟高。楼前尽日闻歌笑,不啻秋风卷怒涛。

白话文翻译:

广阔的湖面环绕一周,空城中的人们尽情享受奢华的娱乐。彩绘的船只竞相超越,如同江上的鹘鸟飞翔,青翠的山峰仿佛载着海中的巨鳌漂浮。堤岸边芳草如茵,裙带显得短小,桑树小路上,女子的发髻高高耸立。楼前整天都能听到欢歌笑语,其热闹程度不亚于秋风卷起的怒涛。

注释:

  • 千顷:形容湖面非常广阔。
  • 空城:指城市中人烟稀少,但此处可能指城市中的繁华区域。
  • 奢豪:奢侈豪华。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 飞江鹘:比喻船只快速行驶,如同江上的鹘鸟。
  • 翠巘:青翠的山峰。
  • 载海鳌:比喻山峰高大,如同载着海中的巨鳌。
  • 芳草:指堤岸边的青草。
  • 裙带短:形容女子穿着简便。
  • 柔桑陌上:指桑树小路。
  • 髻鬟高:形容女子的发髻高高耸立。
  • 不啻:不仅仅,如同。
  • 秋风卷怒涛:比喻声音或气氛非常热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仙游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清明时节西湖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娱乐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清明节是宋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外出踏青游玩,西湖作为当时的著名景点,自然成为了人们游玩的热门地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四月清明时节西湖的繁华景象。首句“千顷平湖一遭”即展现了湖面的广阔,而“空城游乐自奢豪”则点出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奢华娱乐。接下来的“画船争胜飞江鹘,翠巘都浮载海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船只的快速行驶比作江上的鹘鸟,山峰的高大比作载着海中的巨鳌,形象生动。后两句“芳草堤边裙带短,柔桑陌上髻鬟高”则细腻地描绘了堤岸边的芳草和桑树小路上的女子,通过“裙带短”和“髻鬟高”的对比,展现了节日的轻松和女子的美丽。最后一句“楼前尽日闻歌笑,不啻秋风卷怒涛”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了节日中人们欢歌笑语的热烈气氛,如同秋风卷起的怒涛,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顷平湖一遭:描绘了湖面的广阔,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
  2. 空城游乐自奢豪:点出了节日中人们的奢华娱乐,反映了社会的繁华。
  3. 画船争胜飞江鹘:运用比喻,将船只的快速行驶比作江上的鹘鸟,形象生动。
  4. 翠巘都浮载海鳌:继续运用比喻,将山峰的高大比作载着海中的巨鳌,增强了形象感。
  5. 芳草堤边裙带短:细腻地描绘了堤岸边的芳草和女子的穿着,展现了节日的轻松氛围。
  6. 柔桑陌上髻鬟高:通过“裙带短”和“髻鬟高”的对比,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节日的欢乐。
  7. 楼前尽日闻歌笑:形容了节日中人们欢歌笑语的热烈气氛。
  8. 不啻秋风卷怒涛: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了节日中人们欢歌笑语的热烈气氛,极具感染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画船争胜飞江鹘”和“翠巘都浮载海鳌”,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夸张:如“不啻秋风卷怒涛”,通过夸张手法形容了节日中人们欢歌笑语的热烈气氛。
  • 对比:如“裙带短”和“髻鬟高”,通过对比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节日的欢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月清明时节西湖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娱乐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节日欢乐气氛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千顷平湖:广阔的湖面,象征着宁静和壮丽。
  • 空城游乐:城市的繁华区域,象征着社会的繁华和人们的娱乐生活。
  • 画船争胜:装饰华丽的船只,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人们的奢华娱乐。
  • 翠巘都浮:青翠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节日的欢乐。
  • 芳草堤边:堤岸边的青草,象征着节日的轻松和女子的美丽。
  • 柔桑陌上:桑树小路,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女子的美丽。
  • 楼前歌笑:节日中人们的欢歌笑语,象征着节日的热烈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景象? A. 春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2. 诗中的“画船争胜飞江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对比 D. 拟人

  3. 诗中的“翠巘都浮载海鳌”中的“翠巘”指的是什么? A. 青翠的山峰 B. 翠绿的树木 C. 翠绿的草地 D. 翠绿的湖水

  4. 诗中的“不啻秋风卷怒涛”形容了什么? A. 湖面的波浪 B. 山峰的高大 C. 节日中人们欢歌笑语的热烈气氛 D. 船只的快速行驶

答案:

  1. B. 清明节
  2. A. 比喻
  3. A. 青翠的山峰
  4. C. 节日中人们欢歌笑语的热烈气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蔡襄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意境。
  • 杨万里《小池》: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小池的美景,与蔡襄的这首诗有相似的风格。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蔡襄《四月清明西湖》: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蔡襄的诗则更加注重节日气氛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与蔡襄的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
  • 《杨万里诗选》:收录了杨万里的《小池》,可以与蔡襄的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