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陈比部》

时间: 2025-01-19 18:10:09

祖帐西郊道,川原画阁临。

烧痕经雨活,树色入溪深。

斜日明春态,孤云感客心。

何人知别意,重把酒杯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别陈比部 祖帐西郊道,川原画阁临。 烧痕经雨活,树色入溪深。 斜日明春态,孤云感客心。 何人知别意,重把酒杯斟。

白话文翻译:

在城西郊外设宴送行,川原之上,画阁临近。 火烧的痕迹经过雨水变得生机勃勃,树木的颜色深入溪流之中。 斜阳照耀着春天的景色,孤云触动了旅人的心。 有谁知道离别的情意,再次举起酒杯斟满。

注释:

  • 祖帐:古代送别时设的帐篷,这里指送别的场所。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这里指经过雨水滋润后,土地恢复生机。
  • 斜日:斜阳,夕阳。
  • 孤云:单独飘浮的云,象征孤独。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孤云感客心”可能暗喻旅人的孤独和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是蔡襄送别友人陈比部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蔡襄送别友人陈比部之时,陈比部可能是指陈执中,他在北宋时期担任过比部员外郎。诗中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祝福。诗中“祖帐西郊道”描绘了送别的地点,而“川原画阁临”则增添了场景的华丽感。“烧痕经雨活”和“树色入溪深”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象征了生命的复苏和离别的深情。“斜日明春态,孤云感客心”则通过夕阳和孤云的意象,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离别的感伤。最后两句“何人知别意,重把酒杯斟”则强调了离别的情意和再次举杯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帐西郊道:描绘了送别的地点,城西郊外的帐篷。
  2. 川原画阁临:川原之上,画阁临近,增添了场景的华丽感。
  3. 烧痕经雨活:火烧的痕迹经过雨水变得生机勃勃,象征生命的复苏。
  4. 树色入溪深:树木的颜色深入溪流之中,增添了景色的深度。
  5. 斜日明春态:斜阳照耀着春天的景色,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6. 孤云感客心:孤云触动了旅人的心,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离别的感伤。
  7. 何人知别意:有谁知道离别的情意,强调了离别的深情。
  8. 重把酒杯斟:再次举起酒杯斟满,表达了再次举杯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烧痕经雨活”比喻生命的复苏。
  • 拟人:“孤云感客心”拟人化孤云,表达旅人的孤独和离别的感伤。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祖帐西郊道,川原画阁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送别,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祝福。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生命的复苏和离别的深情,强调了离别的情意和再次举杯的深情。

意象分析:

  • 祖帐:送别的场所,象征离别的场景。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增添了场景的华丽感。
  •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象征生命的复苏。
  • 树色:树木的颜色,增添了景色的深度。
  • 斜日:斜阳,象征春天的生机。
  • 孤云:单独飘浮的云,象征孤独和离别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祖帐西郊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送别的地点 B. 友人的家 C. 诗人的家 D. 旅行的道路

  2. “烧痕经雨活”中的“烧痕”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复苏 B. 火灾的痕迹 C. 雨水的滋润 D. 土地的贫瘠

  3. “孤云感客心”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A. 孤独和离别的感伤 B. 春天的生机 C. 旅行的道路 D. 友人的家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祝福。
  • 李白《送友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祝福。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蔡襄《送别陈比部》: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祝福,但王维的诗更加简洁,而蔡襄的诗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