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赠徐玉真校书》
时间: 2025-01-06 04:5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赠徐玉真校书
作者: 李华(澹卿)
〔清代〕
翠袖轻翻,单衫软衬,依依小立人前。
爱绣鞋纤窄,半露裙边。
为问来因底事,羞无语一笑嫣然。
防侬妒,自除粉黛,不整花钿。
芳年。自嗟命薄,纵历遍欢场,飘泊谁怜。
只练成仙骨,才了尘缘。
看取西风黄叶,凋零易几个能全。
何似那知时暮鸦,绕树回旋。
白话文翻译:
在凤凰台上,轻轻翻动着翠绿的袖子,身穿柔软的单衣,微微依靠在我面前。
我爱那绣花的窄鞋,裙边微微露出。
我想问你来这里的缘由,羞于启齿,只能含笑而不语。
为了防止他人妒忌,我卸下了妆容,不施粉黛,也不佩戴华丽的装饰。
年轻的岁月啊,我自叹命运薄弱,即使经历过欢聚,依然漂泊无依,谁来怜惜我呢?
只有修炼成仙的骨骼,才了却了尘世的缘分。
看那西风下的黄叶,凋零得容易,能有几个保持完整呢?
何如那知时已暮的乌鸦,在树边盘旋。
注释:
- 翠袖:指绿色的袖子,象征青春和美丽。
- 单衫:轻薄的衣服,体现女子的柔美。
- 爱绣鞋:对精致鞋子的喜爱,表现对细节的追求。
- 羞无语一笑嫣然:面对提问,因羞涩而不语,含笑而美丽。
- 防侬妒: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表达内心的心机。
- 芳年:年轻的岁月,象征美好的时光。
- 仙骨:形容出尘的气质或修炼成仙的理想。
- 西风黄叶: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华,字澹卿,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之美和内心情感。他的诗风细腻,常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之间的交流频繁。诗中表达了对青春、爱情的感叹,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 赠徐玉真校书》是一首充满柔美与淡淡忧伤的诗作。开篇以轻盈的动作描绘出女子的婀娜多姿,展现出一种细腻的美感,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无奈。在诗中,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羞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温婉而又深刻的情感。尤其是“芳年”一节,诗人自叹命薄,经历欢场,却无人怜惜,表现了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同时,西风黄叶的意象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伤,使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何似那知时暮鸦,绕树回旋”更是通过乌鸦的形象暗示生命的循环和无常,令读者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一种深沉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袖轻翻:女子的袖子轻轻翻动,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单衫软衬:单薄的衣衫,体现出春日的柔和气息。
- 依依小立人前:女子羞涩地立在眼前,表现出内心的柔软。
- 爱绣鞋纤窄:喜爱那窄小的绣花鞋,展现对美的追求。
- 半露裙边:裙边微露,增添了一丝妩媚。
- 为问来因底事:想询问她的来历。
- 羞无语一笑嫣然:因羞涩不语,只能以微笑回应。
- 防侬妒:为了防止他人妒忌,表现出女子的聪慧。
- 自除粉黛,不整花钿:自己卸下妆容,展示真实的美。
- 芳年:年轻的时光,令人怀念。
- 自嗟命薄:感叹命运薄弱。
- 纵历遍欢场:即使经历过很多欢聚。
- 飘泊谁怜:漂泊的人生,谁来怜惜我呢?
- 只练成仙骨:只有修炼成仙的气质才能超脱。
- 才了尘缘:了却了尘世的情缘。
- 看取西风黄叶:看那西风下的黄叶,象征生命的无常。
- 凋零易几个能全:凋零的叶子,谁能保持完整?
- 何似那知时暮鸦:乌鸦在树边盘旋,象征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只练成仙骨”,将女子的气质与仙人相提并论,突出出尘之美。
- 拟人:黄叶的凋零易,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在句式上有较好的对称性,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以女子的美丽为引,深刻反映了对青春的珍惜和对命运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让人感受到美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袖:象征青春与美丽。
- 单衫:柔和的温暖,寓意女子的娇弱。
- 芳年:美好的青春,象征人生的黄金时期。
- 西风黄叶:象征时光流逝、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翠袖轻翻”中的“翠袖”指什么?
A. 青色的袖子
B. 红色的袖子
C. 白色的袖子 -
诗中提到“芳年”是指什么?
A. 年轻的岁月
B. 秋天的年景
C. 老年的时光 -
诗中提到的“西风黄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荣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达对青春和情感的感慨。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表达对逝去青春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长恨歌》对比:两者都探讨了爱情与命运的对抗,但《凤凰台上忆吹箫》更偏重对青春的细腻描写,而《长恨歌》则更为宏大,探讨了历史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