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梦中送别》
时间: 2025-01-06 04:5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梦中送别
作者:徐元瑞 〔清代〕
柳外烟迷,花梢日暮,画堂酒意阑珊。
听一声去也,瘦损朱颜。
寸寸柔肠千断,携素手密赠双环。
离情苦,几番欲诉,先揾罗衫。
羞看。水边白鹭,一对对闲游,红蓼花滩。
恨西风吹急,远送征帆。
望断天涯不见,难回首背倚雕栏。
从今后,相逢何处,依旧巫山。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的烟雾中迷离,花梢上日暮时分,画堂中的酒意已阑珊。
听到一声离去的叹息,她的朱颜也因思念而消瘦。
每一寸柔肠都断成千片,握着那双素手密密地赠予双环。
离别的情苦,几次想要倾诉,却先要找寻那罗衫。
羞于面对。水边的白鹭,一对对悠闲游玩,映衬着红蓼花滩。
恨西风催促得那么急,远送的征帆。
遥望天涯却无见,难以回首,背倚着雕栏。
从今往后,我们将在何处相逢,依然是巫山。
注释
- 柳外烟迷:柳树外的烟雾弥漫,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画堂:指绘有精美图画的厅堂。
- 朱颜:指红润的面容,此处指因忧伤而憔悴的样子。
- 寸寸柔肠千断: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思念。
- 密赠双环:赠予的双环象征着情感的承诺。
- 羞看:面对离别的情景感到羞愧和难以直视。
- 西风:象征着离别和急促的情感。
- 巫山:指代美好的相聚与思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元瑞(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常抒发个人的离愁别绪,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 梦中送别》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与感受。诗中起初以“柳外烟迷,花梢日暮”引入,描绘了一个朦胧而又充满惆怅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离愁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对“朱颜”的描写,表现了离别带来的心灵创伤,借助“寸寸柔肠千断”的意象,展示了爱恋的痛苦与思念的缠绵。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如对比、意象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尤其是“水边白鹭,一对对闲游”与“恨西风吹急,远送征帆”的对比,体现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感。
最后,诗人以“从今后,相逢何处,依旧巫山”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相逢的渴望与无奈,巫山在这里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爱情的永恒。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柳外烟迷,花梢日暮:描绘了一个烟雾缭绕、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离愁氛围。
- 听一声去也,瘦损朱颜:听到离别的声音,令思念者显得憔悴。
- 寸寸柔肠千断:比喻内心的思念像被撕裂般痛苦。
- 携素手密赠双环:象征着深厚的情感与誓言。
- 离情苦,几番欲诉:表达了想要倾诉离愁却难以启齿的苦恼。
- 羞看:在离别时感到羞愧与难以直视。
- 远送征帆:送别的船只,象征着离去的情人。
- 难回首背倚雕栏:回首已无缘,再也无法相见。
- 依旧巫山:期待再会于理想的地方。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寸寸柔肠千断”,形象地表现了思念的痛苦。
- 对仗:如“水边白鹭,一对对闲游”,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表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与对未来相逢的希冀,表达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柳:象征离别与柔情,常与思念联系在一起。
- 白鹭:象征纯洁与悠闲,反衬出离愁的沉重。
- 西风:象征着急促的离别与无情的命运。
- 巫山:代表着理想的爱情与相聚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寸寸柔肠千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与痛苦
- C. 愤怒
-
“依旧巫山”中的巫山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无奈
- B. 理想的归宿与爱情
- C. 离别的悲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徐元瑞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梦中送别》与李白的《月夜思》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徐的诗更侧重于离愁的沉重,而李的诗则多了一份对故乡的思念与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