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望苏门二首 其一
作者: 王士禄
天外影,人道是苏门。
蹬覆松毛青到骨,
崖封苔绣碧为魂。
倘许一追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方的山影,人们说那是苏门山。山中松树的枝叶覆盖着青色的骨骼,悬崖上长满了青苔,宛如绣品般美丽,仿佛是那里的灵魂。如果能够追寻到这些美丽的景色,该多好啊。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外影:指的是远方山影,天边的景象。
- 苏门:指的是苏州的山门,特指名山。
- 蹬覆:覆盖、覆盖住。
- 松毛:松树的枝叶。
- 青到骨:形容松树的颜色深邃,深入骨髓。
- 崖封:悬崖被封闭。
- 苔绣:长满青苔,形容如绣品般的美丽。
- 魂:灵魂、精髓。
- 倘许:如果可以。
典故解析:
- 苏门:指的是苏州的一些名山,历史上常作为文人雅士寄情之地,象征着美丽与灵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禄,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以擅长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士禄游历苏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王士禄的《望江南 望苏门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情感寄托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远方苏门山的景色,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向往。开篇的“天外影,人道是苏门”便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未知美景的渴望与探索。
接下来的“蹬覆松毛青到骨”,以松树的青翠深邃的色彩,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坚韧,仿佛这些松树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历史。而“崖封苔绣碧为魂”则将诗的意境进一步推向深邃,青苔如绣品般的细腻,暗示着自然的灵魂与生命力,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最后一句“倘许一追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够追寻到这些自然的灵韵,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形成了清新灵动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外影:诗人首先描绘了远方的山影,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 人道是苏门:人们称这影子是苏门,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 蹬覆松毛青到骨:松树的青色深邃,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 崖封苔绣碧为魂:青苔如绣品,象征自然的灵魂,充满生命力。
- 倘许一追扪: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苔比作绣品,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灵魂,增强了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影:象征神秘与远方的美。
- 松:坚韧与生机的象征。
- 苔:细腻、生命与灵魂的体现。
- 苏门:寄托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外影”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山影
- B. 天上的星星
- C. 水面的倒影
- D. 诗人的影子
-
“倘许一追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美好景色的渴望
- C. 对生命的思考
- D. 对人情的失望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士禄与李白在自然描绘上的异同,李白的诗多以豪放见长,而王士禄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士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美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