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时间: 2025-01-01 12:4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従军真乐否,书来粗遣故人知。
白话文翻译:
在云间踏着白云观看缠绕的旗帜,不要忘记在西湖把酒畅饮的时光。梦中吴山与越峤连成一片,酒樽前羌族妇女与胡族儿童交杂在一起。夕阳烽火过后,人们刚刚醉倒,春天的雁阵来时,雪尚未融化。想问你在前线的生活是否快乐,写信来告诉我,让我知道你在故乡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踏白:踏着白云,形容轻盈飘逸。
- 缠旗:指飘扬的旗帜,象征着军队的气势。
- 莫忘:不要忘记。
- 樽前:酒樽前,指饮酒时的情境。
- 羌妇:羌族的妇女。
- 胡儿:指胡族的儿童。
- 夕烽:夕阳下的烽火,象征战争的结束。
- 粗遣:粗略地写。
典故解析:
- 西湖:地理名胜,意指美好的往昔时光。
- 吴山、越峤:指中国南方名山,象征着梦境中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苏轼晚年,写给岢岚军通判叶朝奉,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生活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体现了苏轼对朋友的关心与怀念。开篇“云间踏白看缠旗”,以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仿佛身处于美好的境地。而“莫忘西湖把酒时”则引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显示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
接下来的“梦里吴山连越峤”,将读者带入了梦境,表现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思考。而“樽前羌妇杂胡儿”则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出战争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展示了战后士兵的醉意和春天的气息,暗示了战争的无情与生命的沉重。最后一句“为问従军真乐否”,表达了对前线朋友的关心,传达了对友人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深思。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练,意象鲜明,通过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苦涩与友谊的珍贵,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间踏白看缠旗:描绘轻盈的身姿与飘扬的旗帜,暗示军队的气势。
- 莫忘西湖把酒时:提醒朋友珍惜美好时光,抒发对友谊的珍视。
- 梦里吴山连越峤:梦境中的山水,象征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 樽前羌妇杂胡儿:描绘多元文化的交融,反映历史背景。
- 夕烽过后人初醉:战争结束后,士兵们的醉意,表现生活的沉重。
- 春雁来时雪未滋:春天的气息,暗示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为问従军真乐否:询问朋友在军中的生活,表达关心与思念。
- 书来粗遣故人知:通过书信传递情感,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间踏白”,比喻轻盈的状态。
- 对仗:如“夕烽过后”与“春雁来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羌妇”“胡儿”,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轻盈。
- 酒:代表友谊与欢聚,传达情感。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 雁:春天与生命的象征,寓意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湖”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好时光
C. 友谊 -
“夕烽过后人初醉”中的“夕烽”指的是什么? A. 战争的结束
B. 太阳的落下
C. 人的醉意 -
诗中的“樽前羌妇杂胡儿”表现了什么? A. 友人的思念
B. 多元文化的交融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更注重对友谊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对美酒的赞美。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均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