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端午)》

时间: 2025-01-01 13:47:06

入袂轻风不破尘。

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

酒阑滋味似残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袂轻风不破尘。
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
新丝那解系行人。
酒阑滋味似残春。

白话文翻译:

轻风拂动着衣袖,却不沾染一丝尘埃。
美好的时光,让人沉醉,头戴玉簪、身佩犀璧。
这盛装的红颜,究竟是为谁而妆新?
那把团扇,只能回忆往昔的事情;
新织的丝带,又怎能束缚离去的行人?
酒已快要喝尽,滋味却似乎还留有春天的余韵。

注释:

字词注释:

  • 入袂:袂,衣袖的意思,入袂指衣袖轻盈。
  • 玉簪:用玉石制作的簪子,古代女子常用的饰品。
  • 犀璧:用犀牛角或白玉制作的饰品,象征华贵。
  • 红粉:指年轻女子,尤其是指妆扮得美丽的女子。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通常用来扇风或装饰。
  • 新丝:新织的丝带,象征新装扮。
  • 酒阑:酒快喝尽的时候。

典故解析:

  •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对端午节的氛围及相关习俗(如饮酒、团扇)有着浓厚的描绘,反映了古代节日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丰富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造诣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词最为出名。

创作背景:

《浣溪沙(端午)》创作于端午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此时正值苏轼在政治上受挫,心中有忧郁之情,而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苦闷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浣溪沙(端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端午节的特定氛围和人们的情感。诗的开头“入袂轻风不破尘”传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似乎暗示着节日的轻松氛围。接下来的“玉簪犀璧醉佳辰”则呈现出一种华美而又醉人的场景,似乎是对美好时光的陶醉与享受。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开始转向更为复杂的思考。

“一番红粉为谁新”引发了对于美丽的女子和其所追求的情感的思考,仿佛在询问这样的一番妆扮究竟是为了谁。这里隐含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索,也可能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无奈。而“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则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无奈,团扇已无法再承载往日的美好,新丝的束缚也无法留住行人,流转的时间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最后一句“酒阑滋味似残春”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酒已快要喝尽,留下的只是春天的余味,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整首诗通过节日的欢乐与个人的感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袂轻风不破尘:轻风拂动衣袖,衣袖却不沾染尘埃,表现出一种轻盈和自在的状态。
  2. 玉簪犀璧醉佳辰:描述了美好的时光,佩戴玉簪和犀璧的女子,体现出繁华与醉人。
  3. 一番红粉为谁新:对美丽女子的打扮发出疑问,暗示对爱情的思考。
  4. 团扇只堪题往事:团扇仅能用来回忆过去,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5. 新丝那解系行人:新丝无法束缚离去的人,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流转。
  6. 酒阑滋味似残春:饮酒至尽,余味如春,留有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阑滋味似残春”,将酒的余味比作春天的残余,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展现出生活中的欢乐与忧伤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风: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玉簪、犀璧:象征华贵与美丽,代表女性的魅力与青春。
  • 团扇:象征着记忆和过去的美好时光。
  • 新丝:象征着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团扇”主要象征什么? A. 新鲜的春天
    B. 记忆与往事
    C. 美丽的女子

  2.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酒阑滋味似__”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 判断题:诗中“红粉”一词是指年老的女性。(对/错)

答案:

  1. B
  2. 残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的柔美与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细腻。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深沉,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