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杖策辞江寺,秋途谁与偕。
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
收钵无余事,还乡非俗怀。
金刚真有力,魔避不须排。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告别江边的寺庙,
在这个秋天的路上,谁能陪伴我呢?
霜风袭人,浸湿了我的僧衣,
草地上的露水湿透了我的草鞋。
收起乞讨的钵盂,心中没有其他的挂念,
回乡的心情与世俗无关。
金刚般的坚定力量,抵挡一切魔障,不需排除。
注释:
- 杖策:拄杖,表示行走的工具,象征着出行的艰难。
- 江寺:指在江边的寺庙,表示修行的场所。
- 布衲:僧人穿的布衣,说明其身份。
- 芒鞋:用草编织的鞋子,表示简朴的生活。
- 收钵:指收起乞讨的钵盂,暗示放下凡尘的欲望。
- 金刚:指坚固无比的力量,象征着坚定的信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品中常有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送别僧人常妙回乡之际,诗中体现了对僧人远行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尊重与信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归乡的向往。首句“杖策辞江寺”便传达出一种孤独的出行情感,接着“秋途谁与偕”更是加重了这种孤独的色彩。诗人在秋天的路上独自行走,与自然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进一步描绘了僧者在旅途中的艰辛,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深秋的寒意,似乎也在暗示人生的困境。而“收钵无余事”,则表现出僧人对于世俗欲望的超然态度,回乡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寻求心灵的归宿。
最后两句“金刚真有力,魔避不须排”将全诗推向哲理的高度,表达了对内心坚定信念的信仰。金刚象征着无畏的力量,意味着只要内心强大,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困扰,便能够轻松应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杖策辞江寺”:诗人拄杖告别江边的寺庙,表明出行的开始。
- “秋途谁与偕”:在秋天的旅途中,诗人感到孤独,无人同行。
- “霜风侵布衲”:寒冷的霜风侵袭着僧人的僧衣,体现出严酷的环境。
- “草露湿芒鞋”:草地上的露水湿透了草鞋,象征着旅途的艰苦。
- “收钵无余事”:收起乞讨的钵盂,表示放下世俗的牵挂。
- “还乡非俗怀”:回归故乡的心情与世俗无关,代表一种超脱的态度。
- “金刚真有力”: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内心力量。
- “魔避不须排”:内心强大,自然能避开各种诱惑与困扰。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如“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意象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归真返璞生活的追求,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体现出一种佛教式的宁静与坚定。
意象分析:
- 江寺:象征着宗教信仰和修行的场所。
- 秋途:代表着人生的旅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霜风、草露:自然界的描绘,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冷酷。
- 金刚:象征着坚固的信念与力量,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寺”指的是: A. 江边的寺庙
B. 山中的庙宇
C. 城市的庙宇 -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感? A. 秋天的路上
B. 与友同行
C. 霜风与草露 -
“金刚真有力”中的“金刚”象征着: A. 世俗的权力
B. 坚定的信念
C. 物质的财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毛滂 vs. 王维:
- 毛滂的诗强调超脱与内心的坚定,而王维的诗则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对人情的感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