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客中送春)》
时间: 2024-09-19 21:2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客中送春)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楼台烟雨朱门悄。
乔木芳云杪。
半窗天晓又闻莺。
比似当年春尽最关情。
客中自被啼鹃恼。
况落春归道。
满怀憔悴有谁知。
犹记涌金门外送人时。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雨朦胧的楼台上,朱红的门显得格外静谧。
高大的树木掩映在芳香的云气中。
清晨的窗外,又听到了黄莺的啼鸣。
这种情景比起往年春天的结束,更加令人感怀。
在异乡我被啼鹃的叫声所打扰,
更何况春天已经悄然离去。
我满怀憔悴,却没有人知晓我的忧伤。
我仍然记得在涌金门外送别朋友的那个时刻。
注释:
- 楼台:指高楼和台榭。
- 烟雨:细雨蒙蒙,形容天气朦胧的景象。
-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豪门的象征。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芳云杪:芳香的云气,杪是弥漫的意思。
- 莺:黄莺,春天常见的鸟类,代表春天的气息。
- 啼鹃:指杜鹃鸟,常在春季啼叫,象征离别和忧伤。
- 涌金门:杭州的涌金门,是著名的风景区,也是送别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翰,号天池,宋代诗人,曾任地方官,精通诗文,尤其擅长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客居他乡,春天的离去使他感到孤独和惆怅,正值春季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往昔春光和友人情谊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客中送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孤独与惆怅。开篇“楼台烟雨朱门悄”,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诗歌的深入,春天的到来与离去成为了诗人的情感主线。通过“半窗天晓又闻莺”,诗人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紧密相连,春天的黄莺鸣叫反映出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客中自被啼鹃恼”,暗示了他在他乡的孤独与烦恼,啼鹃的叫声如同他内心的哀怨,令人感到惆怅。通过“满怀憔悴有谁知”,诗人表达了对他人无知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犹记涌金门外送人时”,则串联起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寂,仿佛在回忆中寻找那份失去的温暖。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怀念,也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台烟雨朱门悄”:描绘一种静谧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独。
- “乔木芳云杪”:描述春天的气息,芳香的云气与高大的树木形成对比,增添了春日景象的美感。
- “半窗天晓又闻莺”:清晨的窗外又传来莺鸣,与往年的春天相呼应。
- “比似当年春尽最关情”:感叹春天的离去让人更加感慨,情感更为浓烈。
- “客中自被啼鹃恼”:在他乡被啼鹃的声音所困扰,呈现了他对离别的无奈。
- “况落春归道”:春天的离去已成事实,让人感到更加伤感。
- “满怀憔悴有谁知”:内心的苦楚无人知晓,表达了孤独的感受。
- “犹记涌金门外送人时”:回忆起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怀旧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如“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去。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啼鹃恼”表现出对诗人情感的影响。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惆怅和对友人情谊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客居他乡的孤独感与内心的苦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春天的变化紧密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楼台:象征高雅和孤独的空间。
- 烟雨:代表朦胧的心境,和对逝去时间的无奈。
- 莺: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美好,但也令人思念往事。
- 啼鹃:象征离别与忧伤,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涌金门:历史与回忆的地点,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楼台烟雨朱门悄”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市场
B. 安静的居所
C. 繁华的街道 -
诗人对黄莺的描写有什么特别含义?
A. 代表了春天的来临
B. 代表了孤独
C. 代表了美食 -
“满怀憔悴有谁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忧伤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的《虞美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刘辰翁通过春天的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通过月亮的孤独感来表达内心的寂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刘辰翁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和鉴赏方法的指导书。
- 《中国文学史》:对宋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进行全面解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