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时间: 2025-01-04 09:0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念奴娇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团团桂影,怕人道大地山河里许。
旧日影娥池未缺,惊断霓裳歌舞。
雪白长城,金明古驿,尽是乘槎路。
少年白发,自无八骏能去。
犹记流落荒滨,故人相过,共吹箫前度。
无酒无鱼空此客,昨夜留之不住。
睡起披衣,行吟坐对,又有重圆处。
不知今夕,那人有甚佳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圆圆的桂影下,我担心别人会说这大地与山河的美丽是多么珍贵。曾经在月下的影娥池上,如今的歌舞已经惊散。雪白的长城和金色的古驿,都是渡船的路。年少时白头,已然没有八骏能带我去远方。犹记得我曾流落在荒凉的海滨,故人曾与我相聚,共同吹奏箫声。如今无酒无鱼,这空虚的客人,昨夜的留连也已无奈。醒来披衣,吟唱对坐,心中仍有重圆的期盼。不知今夜,那人是否有佳句可吟。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影: 桂树的影子,象征着月夜的美丽。
- 影娥池: 指月下的美丽池塘,"影娥"可指代美人或仙女。
- 霓裳歌舞: 美丽的歌舞表演。
- 乘槎路: 乘坐木筏的水路。
典故解析:
- 八骏: 指的是八匹骏马,象征着速度和青春,常用来比喻年轻人。
- 重圆: 指重逢或团聚,常带有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月色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友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轮明月之夜,回忆旧友与往昔的欢聚时光,表达了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期盼。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酹江月》在形式上采用了典雅的词藻,展现了宋代诗词的韵味。全诗以月光下的桂影开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惆怅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团团桂影,怕人道大地山河里许”,开头就引入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世俗评价的敏感和抵触。接下来的“旧日影娥池未缺,惊断霓裳歌舞”,则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诗中提到的“少年白发,自无八骏能去”,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叹,表现出一种对青春的追忆与惋惜。而“犹记流落荒滨,故人相过,共吹箫前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友谊与对往昔的珍惜。
结尾的“不知今夕,那人有甚佳句”,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月下桂影,暗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第二联通过“霓裳歌舞”,反映出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
- 第三联结合长城与古驿,表达了历史的沉重。
- 第四联的“少年白发”突显出时间的无情。
- 之后的回忆则是对友人和往日欢聚的追思。
- 最后通过对今夕的疑问,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惆怅。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比如“雪白长城”用色彩描绘出视觉的美感,“无酒无鱼”则表现出孤独的境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影: 象征着清幽、高雅的情怀。
- 影娥池: 代表着美好与梦幻。
- 长城: 象征着历史的深重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桂影”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清幽、高雅的情怀
- C. 生活的琐碎
答案: B
-
诗人对“少年白发”的感叹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友谊的珍惜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A
-
“无酒无鱼空此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与李白的作品,刘辰翁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气概和潇洒的个性见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