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时间: 2025-01-04 09:09:14

雪销未尽残梅树。

又风送、黄昏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

海上传柑梦中去。

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
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白话文翻译:

雪尚未完全融化,梅树依然在凛冬中屹立。又是一阵风,带来了黄昏时的细雨。
我仍记得那条通向小红楼的路。那里的歌声如杵声般一串串响起,鼓声接连不断,仿佛在预告元宵的舞会。
身在天涯的我,愁苦如丝缕般缠绕。梦中,我的思念随着海上的柑橘漂流而去。
今夜的元宵,我该在哪里度过呢?山中茅屋破败,寒炉冷落,只有那青色的渔火在闪烁。

注释:

  • 青玉案:一种词牌名,原为元代流行的曲调名,后多用作词的标题。
  • 杵歌:指的是用杵捣米时所唱的歌,表达生活的艰辛。
  • 元宵:指的是元宵节,正月十五,象征团圆和喜庆。
  • 天涯:意为遥远的地方,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海上传柑:柑橘果实,象征思念和遥远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刘辰翁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宵节前后,正值寒冬,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冬雪、梅树、黄昏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团圆的渴望。

诗歌鉴赏:

整首词以清新优雅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时节,情感上则充满了对故乡与往昔的怀念。开头的“雪销未尽残梅树”不仅描写了景物,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接着,诗人提到黄昏的细雨,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似乎在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小红楼和舞会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热闹与欢愉,然而随着“天涯客鬓愁成缕”的转折,情感瞬间变得沉重,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在元宵节这个团圆的日子,诗人却身在异乡,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惆怅。“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则描绘了一个贫寒却温暖的住所,虽不富裕,但却有一种宁静的美感。这种对比更加强烈地体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总的来说,刘辰翁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体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结合,展现出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销未尽残梅树:描绘冬去春来的景象,梅树虽残,却坚韧不拔。
  2. 又风送黄昏雨:黄昏时分,细雨飘洒,增添了凄凉氛围。
  3. 长记小红楼畔路:回忆往昔,记得小红楼旁的路,带有浓厚的怀旧情感。
  4.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歌声与鼓声交织。
  5. 天涯客鬓愁成缕:身在远方,愁苦如丝缕般缠绕,表现思乡之情。
  6. 海上传柑梦中去:梦中思念,寓意对家乡的渴望。
  7. 今夜上元何处度:对元宵节的无奈与迷茫,表达孤独感。
  8.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描绘一个贫寒却温馨的居所,渔火点点,给人一种宁静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愁成缕”将愁苦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杵歌串串,鼓声叠叠”,体现了词的音乐感。
  • 意象:雪、梅树、黄昏、渔火等意象相互交融,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赞美了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寒冷,暗示时光的流逝。
  • 梅树:代表坚韧与希望,即使在寒冬中依然生存。
  • 黄昏雨:增添了凄凉感和思乡情绪。
  • 小红楼:象征美好回忆,寄托了对过去的向往。
  • 渔火:象征温暖与宁静,虽在贫困中,却有一种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清明节
  2. “天涯客鬓愁成缕”中的“缕”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愁苦
    • C. 细线
  3. 诗中提到的“杵歌”指的是什么?

    • A. 歌声
    • B. 舞蹈
    •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B. 元宵节
  2. B. 愁苦
  3. A. 歌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刘辰翁与辛弃疾的词风相似,均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刘辰翁的《青玉案》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愁苦,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则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激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各有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曲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