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虎溪春日)》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春日春风掠鬓须。
乱山相对拥寒炉。
彩鞭金胜一时无。
自缕青丝成细柳,
更堆残雪当凝酥。
儿童且莫唱皇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和春风轻拂着我的鬓角。
山峦重叠,围绕着寒炉取暖。
那彩色的鞭子在阳光下比金子还要光彩夺目。
我把青丝编成了细柳,
更是在雪堆上凝聚着像酥一样的雪花。
孩子们,暂且不要唱起那些关于皇都的歌谣。
注释:
字词注释:
- 掠:轻轻地拂过。
- 鬓须:指的是鬓角的胡须,形容年长者的风采。
- 拥寒炉:意为围绕着火炉取暖。
- 彩鞭:指的是色彩斑斓的鞭子,象征着春天的活力。
- 青丝:指的是黑色的头发。
- 细柳:形容柳条细长柔软。
- 残雪:冬天遗留下来的雪,象征着春天的余寒。
典故解析:
- “皇都”可以理解为指代繁华的都市生活,诗中提到的“儿童且莫唱”,表现出对都市喧嚣的避让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正之,号澄江,宋代词人,生平多游历,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风格清新活泼,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浣溪沙(虎溪春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首句“春日春风掠鬓须”直接引入了春天的元素,春风轻拂,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乱山相对拥寒炉”则引申出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山峦环绕,似乎在为人们提供庇护,温暖的炉火让人感到安宁。
第三句“彩鞭金胜一时无”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彩色的鞭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如同春天的色彩,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后面的“自缕青丝成细柳”则通过细腻的比喻,将头发与柳条相提并论,展现出春天的柔美与轻盈。
最后一句“儿童且莫唱皇都”则透出一种清幽的情感,诗人希望孩子们暂时放下对繁华都市的向往,享受眼前这份宁静与自然。这反映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反思,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日春风掠鬓须:春日的暖风轻轻拂过,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乱山相对拥寒炉:描绘出山峦环绕的情景,表示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温暖。
- 彩鞭金胜一时无:表现出春天的活力,生动形象。
- 自缕青丝成细柳:通过比喻表现春天的柔美。
- 更堆残雪当凝酥:将春雪与酥的细腻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感。
- 儿童且莫唱皇都:强调对自然的珍视,劝诫孩子们珍惜眼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丝成细柳”,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的温柔如同人的抚摸。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简单而宁静生活的珍视,隐含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寒炉:温暖的象征,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
- 彩鞭:春天的活力与色彩。
- 青丝:青春与生命的象征。
- 残雪:冬天的余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日春风掠鬓须”中的“掠”是什么意思? a) 挥动
b) 刮过
c) 擦拭
d) 轻触 -
诗中提到的“儿童且莫唱皇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宁静的珍视
c) 对儿童的喜爱
d) 对春天的无奈
答案:
- b) 刮过
- b) 对自然宁静的珍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浣溪沙(虎溪春日)》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后者则强调豪放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辰翁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