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诗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3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
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
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
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
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
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
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
归家诧亲知,破愁有此具。
白话文翻译:
泊舟在山塘桥,心中渐生离别之情。
一过浒墅关,茫茫的前路从此开始。
送行的人已从崖边回去,我也不得不离开。
两天后抵达吕蒙城,三天后渡过京口。
渐渐地迷失在山外,朦胧中只见烟雾缭绕。
犬吠声知晓人家所在,灯火明亮能辨江边的路。
舟中无事可娱,我只能拿起笔写长句。
一天写成一首诗,若有灵感便再续。
起初不计较技艺的高低,也不是为了书写旅途。
回到家中让亲朋吃惊,破愁之际便有此作品。
注释:
- 泊:停泊,停船。
- 离别意:离别的情感。
- 浒墅关:古代地名,指的是一处渡口。
- 吕蒙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 京口渡:指的是长江上的渡口,连接京城与南方。
- 昏昏:模糊不清的样子。
- 犬吠:狗叫声,通常用来表示有人到来。
- 镫明:灯火明亮。
- 赋长句:写长篇诗句的意思。
- 工拙:指技艺的高低。
- 破愁:解除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于生活的深入观察而受到后人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舟行途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旅途的沉思,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的观察。
诗歌鉴赏:
《舟中杂诗 其二》是一首描绘离别与旅途感受的诗。全诗通过对舟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与思绪的流转。开篇以“泊舟山塘桥”引入,明确了诗人的行程与心境,离别的情感油然而生。随着船行浒墅关,诗人逐渐陷入对未来的茫然,表达出一种对未知旅途的无奈。
诗中不仅有对环境的细腻描绘,更有情感的深刻表达。“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充分体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写诗的方式来驱散忧愁,表明了文学创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构筑了一个离别、旅途与创作交织的诗意空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
诗人停泊在山塘桥,心中开始感受到离别的情绪。 -
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
离开浒墅关,前方的路变得模糊不清,充满未知。 -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
送行的人已回去,我也不得不离开,感到孤独。 -
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
经过两天到达吕蒙城,三天后渡过京口,描绘了旅途的时间流逝。 -
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
迷失在山外,周围烟雾缭绕,景象模糊而又真实。 -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
听见犬吠声,可以知道人家所在,灯火明亮能辨认道路。 -
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
船上无事可做,只能拿起笔写长句,抒发情感。 -
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
一天写成一首诗,若有灵感便再续写。 -
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
起初不在意技艺的高低,也不是为了记录旅程。 -
归家诧亲知,破愁有此具。
回到家中让亲朋惊讶,创作的诗歌成为解愁的工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形成对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破愁”来形容诗歌的作用,生动形象。
- 拟人:将“犬吠”赋予了信息传递的功能,增强了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和旅途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体现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最终以诗歌作为解愁的工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旅程与人生的漂泊。
- 山塘桥:代表着离别与新的开始。
- 犬吠:象征着归属感与温暖的人情。
- 烟雾:象征着模糊与不确定的未来。
- 笔:象征着创作与表达内心情感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地点开始有了离别的情感?
A. 京口
B. 山塘桥
C. 吕蒙城
D. 浒墅关 -
诗人用什么方式来驱散内心的忧愁?
A. 游玩
B. 写诗
C. 交友
D. 饮酒 -
诗中提到“犬吠知人家”,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欢迎
C. 迷茫
D. 愉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离别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王维更注重友谊和离别的深情,而郭麟则更强调旅途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郭麟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创作技巧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