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王子寿去刑部主政归作诗寄之》

时间: 2025-01-04 10:28:32

君竟翩然返故居,题桥应笑拟高车。

宁编《荆楚岁时记》,不读司空城旦书。

词赋飞腾聊自喜,江山辽落兴何如。

怀人若问吴门卒,尚有诗狂未扫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竟翩然返故居,
题桥应笑拟高车。
宁编荆楚岁时记,不读司空城旦书。
词赋飞腾聊自喜,江山辽落兴何如。
怀人若问吴门卒,尚有诗狂未扫除。

白话文翻译:

你竟然轻快地回到了故乡,
在桥上题字时,想必会笑着想起高大的车队。
宁可编写荆楚的年时记,不愿去读司空的《城旦书》。
虽然词赋飞扬,我自觉得欣喜,然而江山的辽阔与衰落又如何呢。
如果朋友问起吴门的事情,难道还有那诗狂未曾扫除吗?

注释:

字词注释:

  1. 翩然:轻快地样子。
  2. 故居:指故乡或曾经居住的地方。
  3. 题桥:在桥上题写诗文。
  4. :宁可。
  5. 编荆楚岁时记:指编写有关荆楚地区的年时记事。
  6. 司空:指古代官名,这里引申为名人或名作。
  7. 城旦书:指《城旦》一书,内容和风格可能与诗人所不喜的有关。
  8. 词赋:指诗文创作。
  9. 江山辽落:指国家的广阔和衰落。
  10. 吴门:指吴地,古代文化中心。

典故解析:

  1. 荆楚:古代指楚国和荆国,文化发源地之一,常用于指代南方文化。
  2. 司空:古代一个重要官职,这里可能暗指某位名人或特定的文学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曾亮,清代诗人,生于1733年,卒于1808年,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曾亮得知朋友王子寿回乡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贺,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到结尾运用了对比与反思的手法,首先描绘了友人归乡的欢愉,随之引出自我对文学创作与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中“题桥应笑拟高车”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仿佛友人归来带来了欢乐。而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宁编荆楚岁时记,不读司空城旦书”表达出诗人对某些文学传统的拒绝,暗示他更倾向于真实的生活记录而非空洞的文人雅趣。接着,“词赋飞腾聊自喜”一语,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虽然他知道在辽阔的江山与历史的变迁中,个人的诗歌又能改变什么呢?最后一句用“吴门卒”来引出对友人的思念,再次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温暖和对文学追求的坚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和谐,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竟翩然返故居:你竟然轻快地回到了故乡,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喜悦。
  2. 题桥应笑拟高车:在桥上题字时,想必会笑着想起高大的车队,描绘出轻松愉快的场景。
  3. 宁编荆楚岁时记:宁可编写荆楚的年时记,表明诗人对故乡文化的倾向。
  4. 不读司空城旦书:不愿去读某些名作,表现出对传统文学的反思。
  5. 词赋飞腾聊自喜:虽然诗作飞扬,但内心的自信与快乐。
  6. 江山辽落兴何如:然而江山的辽阔与衰落又如何呢,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7. 怀人若问吴门卒:如果朋友问起吴门的事情,突显出对友人的思念。
  8. 尚有诗狂未扫除:难道还有那诗狂未曾扫除吗,表明对诗歌的执着与坚守。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对比故乡的快乐与现实的沉重,形成情感的张力。
  2. 拟人:赋予诗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3. 借代:用“吴门”来代表文化与友谊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对文学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故居:象征着归属与乡愁。
  2. :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 荆楚:代表南方的文化与历史。
  4. 江山:象征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
  5. 吴门:代表文化的象征及友谊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君竟翩然返故居"中的“翩然”最接近于哪个意思? A. 慢慢地
    B. 轻快地
    C. 悄悄地
    D. 高兴地

  2. 诗中提到的“司空城旦书”主要指代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友人的作品
    C. 一部古代名作
    D. 一部现代小说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吴门卒”是指什么? A. 一位诗人
    B. 一种文化
    C. 一位朋友
    D. 一种风俗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梅曾亮的《监利王子寿去刑部主政归作诗寄之》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梅曾亮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两者都通过具体的意象传递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梅曾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