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黑漆竹篦非触背,大地山河俱粉碎。咬人师子急反身,莫学韩獹犹逐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黑漆的竹篦并不直接触碰到背部,大地和山河都已被摧毁。面对危机,咬人的狮子急忙后退,切勿效仿韩獹(即“犹豫不决”),让自己如同逐块(失去方向)一样。
注释:
- 黑漆竹篦:黑色涂漆的竹制梳子,象征着外表的光鲜却不实用。
- 非触背:指的是没有直接的接触,暗示一种距离感或冷漠。
- 大地山河俱粉碎:形容国家或世界的动荡与破碎。
- 咬人师子:指的是凶猛的狮子,象征着危险或敌人。
- 急反身:迅速转身,意味着警觉或逃避。
- 韩獹:传说中的人物,形容犹豫不决。
- 犹逐块:指失去方向感,像在追逐碎片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宗演,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其诗风兼具佛教思想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产生于战乱或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人们行为的警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思考。前两句描绘了一个被破坏的世界,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类行为的反思。黑漆的竹篦象征着表面的光鲜,而大地与山河的粉碎则揭示了深层的悲剧。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后两句则以咬人的狮子为喻,提醒人们在面对危机时要警觉,不能盲目追随不理智的行为。诗中提到的韩獹则是对一种犹豫态度的批评,劝诫人们要果断而非迷失方向。这种警示不仅对当时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对后人有着启发性。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有力,意象鲜明,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紧迫感和警醒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黑漆竹篦非触背:暗示表面光鲜的事物并不代表真实的触感,可能隐藏着危机。
- 大地山河俱粉碎:在动荡中,曾经稳固的事物也随之崩溃,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悲观。
- 咬人师子急反身:面对威胁,狮子反身而退,提醒人们要迅速反应。
- 莫学韩獹犹逐块:劝诫人们不要像韩獹那样犹豫不决,要明确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黑漆竹篦比喻表面光鲜的事物。
- 对仗:上下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主要探讨了在动荡社会中,面对危机时的态度与行动,告诫人们应当保持警觉与果断。
意象分析:
- 黑漆竹篦:象征表面光鲜而内心空虚。
- 大地山河:代表国家和社会的根基。
- 咬人师子:象征凶险和威胁。
- 韩獹:代表犹豫不决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黑漆竹篦”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触感
- B. 表面的光鲜
- C. 自然的美丽
-
诗人提到的“咬人师子”象征什么?
- A. 友善的动物
- B. 凶险和威胁
- C. 忍耐的力量
-
“莫学韩獹犹逐块”中,韩獹主要代表什么?
- A. 决断
- B. 犹豫不决
- C. 勇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释宗演的《颂古十七首》更为沉重,展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豪情表达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释宗演诗文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