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词》

时间: 2025-01-14 19:04:06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命词
作者: 袁枚 〔清代〕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洒脱与豁达。他天生就有一种野性,手里提着竹杖走过通州。清晨的饭篮迎接着残月,风中歌板的声音唱着秋天的晚景。他踢翻了尘世的路,肩上背负着古今的忧愁,如今不再接受施舍,村里的狗也没有必要不停地吠叫。

注释:

  • 赋性:天生的性情。
  • 野流:指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人。
  • 通州:古时的一个地名,今为北京市通州区。
  • 嗟来食:指施舍的食物,含有不屑的意思。
  • 村犬:村庄中的狗,象征闲杂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才,清代诗人、散文家,因其个性洒脱、才华横溢而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关注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袁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漠。

诗歌鉴赏:

《绝命词》是一首展现个人独立精神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叛的作品。诗中,袁枚以其特有的洒脱与豁达之心,描绘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用“手提竹杖过通州”展现了自己不羁的个性,竹杖象征着行者的自由,通州则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暗示着他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与乡村的宁静,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饭篮向晓迎残月”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世间烦恼的反思,尤其是“一肩担尽古今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沉重感受,但同时又以“不受嗟来食”表明自己对施舍的拒绝,显示出一种不屈的自尊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的挣扎,体现了袁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赋性生来本野流:诗人自我认知,认为自己天生自由、不受拘束。
    2. 手提竹杖过通州:手持竹杖,象征着自由的行者,表明他在探索生活。
    3. 饭篮向晓迎残月:清晨时分,饭篮迎接微弱的月光,暗示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4. 歌板临风唱晚秋:在秋风中歌唱,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5. 两脚踢翻尘世路:对尘世的反叛,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6. 一肩担尽古今愁: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忧愁,表现内心的沉重。
    7. 如今不受嗟来食:拒绝施舍,强调个人的独立与自尊。
    8. 村犬何须吠不休:对外界闲杂声音的不屑,展现内心的平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杖比喻自由的生活方式。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反叛,以及在历史与现实中所感受到的沉重与孤独。

意象分析:

  • 竹杖:象征自由与独立。
  • 饭篮:代表生活的基本需求与温暖。
  • 残月: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歌板:代表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村犬:象征世俗的繁杂与无谓的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袁枚的《绝命词》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世俗的依赖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怀旧
    D. 对爱情的思考

  2. 诗中“饭篮向晓迎残月”中残月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脆弱
    D. 自然的美丽

  3. “如今不受嗟来食”是什么意思?
    A. 接受施舍
    B. 拒绝施舍
    C. 享受生活
    D. 感恩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以沉重历史感为背景,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诗词对比

  • 袁枚的《绝命词》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但袁枚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豪放的饮酒态度。

参考资料:

  • 袁枚《随笔》
  • 《清代诗人论集》
  • 《古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