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鼓声急促而沉重,渐渐地人声也消失了。
点亮灯光,窗外的光线更加明亮,月光照耀着满天的雪。
注释
- 沉沉:形容夜色深沉。
- 更鼓:指更鼓,是夜间的鼓声,古代用来报时。
- 渐渐:逐渐,慢慢地。
- 人声绝:人们的声音渐渐消失,意味着夜深人静。
- 吹灯:点燃灯光。
- 窗更明:窗户内的光亮更加明亮。
- 月照一天雪:月光照耀着一片雪,形成了夜间美丽的雪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月照一天雪”可以看作是对大自然景象的直接描绘,体现了作者对冬天夜晚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子厚,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袁枚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在《小仓山房文集》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创作于冬季的深夜,正值白雪皑皑的季节。此时,天气寒冷,诗人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十二月十五夜》是袁枚的一首精致小诗,表现了冬夜的寂静与清冷。首句“沉沉更鼓急”通过“更鼓”的响声,传达出夜深人静的氛围,鼓声的急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接着“渐渐人声绝”暗示着夜晚的孤寂,周围的人声逐渐消失,突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吹灯窗更明”则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点燃灯光后,窗内的光亮与外面的黑夜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最后一句“月照一天雪”更是将整个场景的美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月光洒落在雪地上,形成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冬季夜晚。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冬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和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沉沉更鼓急”:夜色深沉,鼓声急促,提示时间已晚。
- “渐渐人声绝”:人声逐渐消失,表现了夜晚的寂静。
- “吹灯窗更明”:点燃灯光,窗内光亮,形成温馨的对比。
- “月照一天雪”:月光照射雪地,展现冬夜的静谧美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沉沉”与“渐渐”,“吹灯”与“月照”,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通过“灯”和“月”两种光源的对比,彰显出冬夜的宁静与美丽。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场景,表现了孤独与宁静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沉沉夜色:象征着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
- 更鼓:时间的流逝,提示人们珍惜当下。
- 灯光:温暖、生活的希望。
- 月光与雪:纯洁、宁静的美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更鼓”指什么?
- A. 古代的乐器
- B. 夜间报时的鼓声
- C. 舞蹈表演
- D. 戏曲的伴奏
- “月照一天雪”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暴风雪
- B. 夜晚的宁静
- C. 太阳的光辉
- D. 春天的气息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袁枚 vs. 李白:袁枚常以细腻的观察和平静的叙述见长,李白则多以豪放和奔放的情感著称。两者在表达夜景时,袁枚更注重细节和情感的内涵,而李白则展现出更为奔放的情绪。
参考资料
-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 《清代诗歌史》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