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樾村冬日感事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6:01:57

漫掩遗民泣,犹闻上相能。

铜驼卧荆棘,铁驷辇金缯。

敢诎蛾眉效,能无鱼目升。

人才国本在,冥漠竟谁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樾村冬日感事六首 其三
作者: 雷钟德 〔清代〕

漫掩遗民泣,犹闻上相能。
铜驼卧荆棘,铁驷辇金缯。
敢诎蛾眉效,能无鱼目升。
人才国本在,冥漠竟谁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遗民的悲惨景象,尽管如此,仍能听到有能者的声音。铜驼静卧在荆棘丛中,铁驷的马车被金缯覆盖。敢于俯首效劳的人,难道能不被混淆视听?人才是国家的根本,然而在这荒凉的环境中,究竟还能依靠谁呢?

注释:

  • 漫掩:随意地遮掩。
  • 遗民:指失去国家或家园的百姓。
  • 上相:指能人、贤士。
  • 铜驼:古代用铜铸成的驼,象征权贵或地位;此处暗指被废弃的权力。
  • 荆棘:比喻困境和艰难的处境。
  • 铁驷辇:指豪华的马车,象征地位与财富。
  • 蛾眉:比喻美丽的女子。
  • 鱼目:比喻混淆视听的事物。
  • 冥漠:指荒凉、黑暗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雷钟德,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清末的社会动荡与民众苦难。其诗风多以抒情、感慨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末期,正值国势日衰,民众苦难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用诗歌反映社会动荡与人们的无奈,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的五言绝句,结构紧凑,语言严谨,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描绘遗民的泪水和静卧的铜驼,表现出国家破败、民众凋零的惨状。“铜驼卧荆棘”一语,不仅展现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还象征着权力的消逝与无能的现状。

后半部分“敢诎蛾眉效,能无鱼目升”则是对当时人才匮乏、良莠不分的嘲讽,表现出对政治腐败的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人才国本在,冥漠竟谁凭”更是直指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才,而如今的荒凉又能依靠谁来拯救。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的悲愤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漫掩遗民泣:随意地遮掩遗民的哭泣,表现出对遗民苦痛的关注。
    2. 犹闻上相能:即使如此,仍能听到有才华之人的声音,暗示仍有希望。
    3. 铜驼卧荆棘:铜驼代表的威望与权力,如今却被荆棘覆盖,象征着衰落。
    4. 铁驷辇金缯:奢华的马车被金缯覆盖,传达出表面繁华下的荒凉。
    5. 敢诎蛾眉效:敢于俯首效劳的美丽女子,暗示历史的悲剧。
    6. 能无鱼目升:难道可以不被混淆视听吗?反映出对当时政治的讽刺。
    7. 人才国本在: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8. 冥漠竟谁凭:在荒凉中,究竟还能依靠谁?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与绝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铜驼、铁驷辇比作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如“铜驼卧荆棘,铁驷辇金缯”。
    • 反讽:通过对人才匮乏的描述,反映出社会的混乱。
  • 主题思想:整首诗深刻揭示了国家动荡、人才缺乏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反思。

意象分析:

  • 铜驼:象征权柄与昔日繁华的消逝。
  • 荆棘:代表困境与艰难的处境。
  • 铁驷辇:奢华的象征,但在荒凉中显得无力。
  • 蛾眉:美丽的象征,暗示历史的悲剧。
  • 冥漠:荒凉与绝望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铜驼”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权力
    • C. 美丽
    • D. 贫穷
  2. “人才国本在”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才不重要
    • B. 人才是国家的根本
    • C. 人才是负担
    • D. 人才随处可见
  3. 诗中提到的“冥漠”指的是?

    • A. 繁华
    • B. 荒凉
    • C. 温暖
    • D. 未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社会的悲凉与无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