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0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 其一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七年交春七日强,
濛濛春雨吞江乡。
此夕莫知是元夕,
地炉埋伏身犹僵。
鼓箫声绝想景物,
灯火焰短如寻常。
逢辰往往思济胜,
此际何异栖幽荒。
推窗且畏江风恶,
风柔却忆沙河塘。
一竿星点富池庙,
随炙随灭无精光。
白话文翻译
春天交替已经七年,七日的元宵节又到了,
朦胧的春雨将江乡淹没。
今晚不知是元宵节,
地炉的火埋在炉中,身体依旧僵硬。
鼓声和箫声都已绝响,思绪中只有景物的模糊。
灯火的光焰短暂如平常,
每逢佳节总想起济南的美景,
但此刻又何尝不是栖息在幽静的荒野中呢?
推窗时我畏惧江风的恶劣,
柔和的风却让我忆起沙河的塘边。
一竿星光点缀富池庙,
随着炙烤的火焰闪烁,无精打采的光芒。
注释
- 交春:指春天的交替,意为春天已过了七年。
- 强:这里可以解释为“强烈”或“即将”。
- 濛濛春雨:形容春天细细的雨。
- 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地炉:指地炉,温暖的地方。
- 埋伏:隐藏,躲藏。
- 鼓箫声绝:鼓和箫的声音都停止了。
- 灯火焰短:灯火的光焰短暂,暗示节日的平常。
- 思济胜:思念济南的美景。
- 栖幽荒:生活在偏僻的地方,隐居。
- 江风恶:恶劣的江风。
典故解析
-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寓意团圆与和谐。
- 济南:指古代著名的水乡,以美景闻名,诗中提到的“思济胜”即是对美景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生活琐事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董嗣杲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正值春天,诗人可能正处于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反思中,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元宵节本是欢庆的时刻,但诗人却因种种原因感到孤独与无助,形成强烈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元宵节时的复杂心境。开篇便以“七年交春七日强”引入,时间的流逝让人在春雨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对元宵节的无知与冷淡,反映了身处繁华却内心孤寂的状态。
“鼓箫声绝想景物,灯火焰短如寻常”,这里的对比不仅体现了节日的冷清,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细微之处。诗人怀念曾经的美好时光,但现实的无奈让他感到无所适从,“逢辰往往思济胜,此际何异栖幽荒”一句,流露出对昔日繁华的渴望与对当下孤独的绝望。
最后的“推窗且畏江风恶,风柔却忆沙河塘”,风的柔和与江风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正如诗人内心的矛盾:在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下,内心依然对美好记忆的向往。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充满感伤与思考的意境,让读者在节日的欢愉中感受到一丝丝的苍凉与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年交春七日强:时间的流逝,强调元宵节的临近。
- 濛濛春雨吞江乡:描绘春天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此夕莫知是元夕:表现诗人对节日的忽视与孤独感。
- 地炉埋伏身犹僵:地炉的火已冷,身体却仍感到僵硬,暗示内心的麻木。
- 鼓箫声绝想景物:鼓声与箫声的消散,进一步加深孤独感。
- 灯火焰短如寻常:灯火的短暂象征着节日的平淡。
- 逢辰往往思济胜:每逢佳节,诗人思念济南的美景。
- 此际何异栖幽荒:此时此刻的孤独感与隐居荒野的感受相似。
- 推窗且畏江风恶:推开窗户,感到江风的恶劣,反映内心的不安。
- 风柔却忆沙河塘:柔和的风引发对沙河塘的回忆,形成温暖与寒冷的对比。
- 一竿星点富池庙:星光点点,庙宇显得孤寂。
- 随炙随灭无精光:火焰的闪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灯火焰短如寻常”,用灯火的短暂比喻生活的平淡。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鼓箫声绝”与“灯火焰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柔却忆”的表述,使得自然环境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元宵节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诗人以节日为背景,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命与生机,然而细雨也带来一种忧伤的气氛。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乐,但在诗中却带来了孤独感。
- 鼓箫:音乐的消失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失落。
- 灯火:短暂而普通,暗示节日的无趣。
- 星光:象征希望与美好,但在孤寂中显得微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
“鼓箫声绝想景物”中,“绝”字的意思是?
- A. 清晰
- B. 停止
- C. 增加
-
诗中“灯火焰短如寻常”暗示了什么?
- A. 灯火明亮
- B. 节日的平常
- C. 灯火长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李白)
- 《灯下独坐》(陆游)
诗词对比
《元宵夜》:李白在该诗中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愉,与董嗣杲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诗中充满了热烈的情感,而董嗣杲则沉浸在思念与孤寂中。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宵节文化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董嗣杲的《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