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时间: 2025-01-01 13:0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月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徙倚短窗下,月色照平地。
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
山川蔼夕霏,菰蒲颤凉翠。
景色自纷糅,造化祗儿戏。
慨叹几今古,不过荣与悴。
胸中难贮愁,万缘可弃置。
三更北风暴,顷刻天地异。
掩窗抱膝吟,攲枕不复睡。
白话文翻译
我斜倚在窗下,月光洒在平地上。
在江边看到渔船,更想敲打船舷喝醉。
山川在夕阳下显得朦胧,芦苇轻轻摇曳着凉意。
景色纷繁复杂,造化不过是小儿嬉戏。
感叹古今,不过是荣华与衰败。
胸中难以容纳愁苦,万事都可以抛弃。
半夜北风呼啸,瞬间天地变幻。
我掩上窗户,抱膝吟唱,枕头倾斜再也无法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徙倚:斜靠、倚靠。
- 短窗:窗户较小,形容空间有限。
- 渔舸:捕鱼的小船,渔船。
- 菰蒲:芦苇,水边植物。
- 造化:自然的创造。
典故解析: “荣与悴”是指荣华与衰败的循环,反映了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到的“造化祗儿戏”,意指自然的变化就像小孩的玩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景山,号白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夜晚,诗人对月光的感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对月》通篇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思。诗人通过描写月光、江水、渔船和山川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意境。开头的“徙倚短窗下”,便描绘了诗人独处的情景,窗外的月光照耀着大地,给人一种清冷而恬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表达了诗人对渔船生活的向往,或许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此处,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景物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共鸣。
“山川蔼夕霏,菰蒲颤凉翠”,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之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随后的“景色自纷糅,造化祗儿戏”,则是对自然变化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几句则充满了孤独的哲理,“三更北风暴,顷刻天地异”,营造出一种急促而变幻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迷茫。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徙倚短窗下:描绘了一个人在窗下的情景,带有一丝孤独。
- 月色照平地:月光洒在地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江头见渔舸:提到渔船,象征着自由与生活的单纯。
- 更欲扣舷醉:表达了对醉酒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渴望。
- 山川蔼夕霏:描写自然景色的美丽,带有朦胧的感觉。
- 菰蒲颤凉翠:细腻地描绘了水边植物的摇曳,增添了凉意。
- 景色自纷糅:自然景色的复杂多变。
- 造化祗儿戏:对自然变化的不以为然,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慨叹几今古:感叹古今事,无非是荣华与衰落。
- 胸中难贮愁:内心难以承受的愁苦。
- 万缘可弃置: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 三更北风暴:夜深之时,北风呼啸,瞬息万变。
- 顷刻天地异:天地变化之快,令人惊讶。
- 掩窗抱膝吟:独自吟唱,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攲枕不复睡:无法入睡,心理的烦恼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心情相结合,表现内心的感受。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荣与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通过描绘月光和江河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渔船:象征自由与简单的生活方式。
- 山川:自然的壮丽,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 北风:象征变幻与无常,反映人生的多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徙倚短窗下”中的“短窗”指的是什么?
- A. 小窗户
- B. 短暂的时间
- C. 窗户的高度
- D. 窗外的风景
-
诗中提到的“江头见渔舸”,渔舸的象征是什么?
- A. 自由与向往
- B. 生活的艰辛
- C. 繁忙的城市
- D. 诗人的孤独
-
“三更北风暴”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平静
- B. 喜悦
- C. 不安与孤独
- D.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董嗣杲的《对月》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无常。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月亮与诗人:月亮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