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苏轼 〔宋代〕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白话文翻译:
轻风压着云朵,像是要贴着水面飞去;
乍然放晴的池馆中,燕子们争着去泥土里筑巢。
沈郎多病,身子虚弱得难以御寒。
沙滩上听不到鸿雁传来的消息,
竹林间偶尔听到鹧鸪的鸣叫。
这种情感,唯有落花能知晓!
注释:
- 风压轻云:微风吹动轻云,给人一种压迫感。
- 乍晴:突然放晴,形容天气变化迅速。
- 沈郎:指沈括,诗人朋友,因多病而虚弱。
- 鸿雁信:鸿雁常用来传递书信,暗指音信稀少。
- 鹧鸪啼:鹧鸪的叫声,传递一种清雅而孤独的情感。
- 落花知:落下的花瓣似乎能理解这种情感,象征着对孤独和忧愁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个人的遭遇使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晚年的某个春天,正值其被贬的时期,心境较为沉重。词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开篇的“风压轻云贴水飞”,形象地勾勒出春天轻柔的气息,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然而,随着词句的发展,诗人的情感转向沉重,尤其是提到“沈郎多病不胜衣”,不仅关切朋友的健康,也隐含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接着,“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的意象,构成了一种孤独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与外界的隔绝与疏离。
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则是情感的升华,落花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无常,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共鸣,落花虽美,却难以久留,正如人生的苦乐交织。整首词运用简练的语言,巧妙的意象,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压轻云贴水飞:风轻轻地压着云彩,仿佛要让它紧贴水面飞去,描绘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春日景象。
- 乍晴池馆燕争泥:刚刚放晴的池边,燕子们争着去泥土中筑巢,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沈郎多病不胜衣:提到沈郎因病身体虚弱,反映出友人的关心与自身的忧虑。
- 沙上不闻鸿雁信:在沙滩上听不到鸿雁传来的音信,暗示着与外界的隔绝,情感的孤独。
- 竹间时听鹧鸪啼:竹林间偶尔传来鹧鸪的啼鸣,虽然清雅,却也增添了孤寂之感。
- 此情惟有落花知:只有落下的花瓣才能理解这种情感,象征着对美好与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压轻云”,用风与云的互动形象化地表现春日的宁静。
- 拟人:落花被赋予了理解情感的能力,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面上描绘春日的风景,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表现出孤独与忧愁交织的复杂情感,传达出一种对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化与轻松。
- 云:代表着无常与飘渺。
- 燕:春天的使者,象征生机与希望。
- 鸿雁:音信的象征,代表着隔离与思念。
- 鹧鸪:孤独的鸣叫,传递哀愁与思索。
- 落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沈郎”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亲人
-
“乍晴池馆燕争泥”中的“乍晴”是什么意思?
- A. 突然放晴
- B. 晴天
- C. 阴天
-
诗歌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的含义是什么?
- A. 只有落花能理解这种感情
- B. 否定了所有的情感
- C. 强调人与人的交流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情感的细腻。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同时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在表达情感时,苏轼多用自然意象,而李清照则多用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的风格不同,但均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