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携客自康王观东北行十里观谷帘泉》

时间: 2025-01-01 12:23:36

笋将轧轧度岩隈,乱涧穿空去复回。

方识人间真毁誉,只缘亲到地头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申携客自康王观东北行十里观谷帘泉
作者:魏了翁

笋将轧轧度岩隈,
乱涧穿空去复回。
方识人间真毁誉,
只缘亲到地头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一同游览时的感受。诗中提到竹笋在岩石缝隙中生长,发出声响;泉水从混乱的山涧中流出,时而直去,时而又回旋。通过观察这些自然景象,作者领悟到人间的荣辱真相,感慨这些认识只因亲自来到这里。


注释

  • 轧轧:形容竹笋生长时发出的声音。
  • :穿过,经过。
  • 岩隈:岩石的缝隙或隐蔽处。
  • 乱涧:指混乱的山涧,水流曲折。
  • 空去复回:水流时而直行,时而又回转。
  • 毁誉:指的是人的毁谤与赞誉。
  • 亲到地头:亲自来到事情的发生地,体验真实的情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毁誉”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中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与评价,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诗人通过亲身经历,领悟到荣誉和毁谤的相对性,体现了哲学上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关注社会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魏了翁游览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开头两句“笋将轧轧度岩隈,乱涧穿空去复回”,生动地展现了竹笋的生命力和泉水的流动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作者体会到荣誉与毁谤的相对性,提出“方识人间真毁誉,只缘亲到地头来”。此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许多事情的真相只有亲自经历过才能明了,而不是依靠他人的评价。这种人生哲学的探讨,使得整首诗不仅具备了自然美感,也充满了思辨的深度。此外,诗中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对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整体来看,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脱俗,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笋将轧轧度岩隈:竹笋在岩石中生长,发出细微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美。
    • 乱涧穿空去复回:描绘泉水流动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的多变与灵动。
    • 方识人间真毁誉:通过观察自然,领悟到世间事物的真相,强调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 只缘亲到地头来:强调亲自经历的必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的生长与人的生命力相类比,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 拟人:泉水的流动被赋予了生命,使得自然更具亲和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通过亲身经历去领悟人生真谛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 乱涧: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
  • 泉水:代表着真理与智慧的流动,暗示着对人世间荣辱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笋将轧轧”中的“轧轧”指的是什么?

    • A) 声音
    • B) 颜色
    • C) 形状
    • D) 气味
  2. 诗中提到的“毁誉”代表什么?

    • A) 赞美与批评
    • B) 友情与爱情
    • C) 贫穷与富贵
    • D) 生活与死亡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 A) 书本知识
    • B) 他人言论
    • C) 亲自体验
    • D) 梦境启示

答案

  1. A) 声音
  2. A) 赞美与批评
  3. C) 亲自体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李白通过月光与酒的意象表达孤独与豪情。
  • 《鹿柴》:王维的作品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两者都强调了自然对人心灵的启示,但魏了翁更注重个人体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