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储子椿竹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7:42:1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储子椿竹 其一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何物能令意洒然,
阴森常对出檐竿。
排枪立戟谁为况,
招月吟风好细看。
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
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
白话文翻译:
这是什么能让我心情舒畅呢?
那阴森的竹子常常在屋檐下摇曳。
谁来和我比试这排成枪阵的竹子与立戟的景象呢?
招手月色,吟唱风声,真是需要细细品味。
多少次惊醒,梦回窗下,
如今又添了几分雨中的寒意。
最令人伤心的是看不到东坡老友,
即使在鹅溪之畔,写诗也变得困难。
注释:
- 洒然:心情愉悦、舒畅的样子。
- 阴森:形容竹子的幽深和寂静。
- 排枪立戟:形容竹子的形态像军阵中的枪戟。
- 招月吟风:借月光吟唱风声,表达对自然的亲近。
- 东坡:指苏东坡,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李之仪对其的怀念。
典故解析:
“东坡”指的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广泛流传,李之仪在此提到东坡,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和对当下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仲衡,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之仪晚年,身处一个充满变故和失落的时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时代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月色的美丽与风声的动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诗人用“何物能令意洒然”引入,表达了对心境的探求,而“阴森常对出檐竿”则以竹子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排枪立戟谁为况”,则将竹子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竹子形态的欣赏,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最后几句更是情感浓烈,诗人惊醒于梦中,感受到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心中对东坡的怀念成为了情感的高潮,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物能令意洒然:开篇提问,表达了对心情愉悦状态的渴望。
- 阴森常对出檐竿:竹子的阴森与屋檐下的静谧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
- 排枪立戟谁为况:用军事比喻形容竹子的挺立,展示出竹子的坚韧与力量。
- 招月吟风好细看:与自然的互动,暗示细致的观察生活之美。
- 几度惊回窗下梦:表达梦境的虚幻与梦醒后的失落。
- 新来添得雨中寒:新添的寒意象征着内心的孤冷与忧伤。
- 伤心不见东坡老:对故友的思念,情感深沉。
- 纵有鹅溪下笔难:即使有美丽的风景,写作仍然感到困难,表达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军阵的枪戟,形象生动。
- 拟人:竹子被赋予了人的特征,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月光与风声: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灵动,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东坡:象征友谊与文化传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文学家?
- A) 陶渊明
- B) 苏轼
- C) 李白
-
“何物能令意洒然”中的“洒然”意为:
- A) 忧愁
- B) 愉悦
- C) 疲惫
-
诗中“排枪立戟”形容的是:
- A) 士兵
- B) 竹子
- C) 树木
答案:
- B) 苏轼
- B) 愉悦
- B) 竹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和储子椿竹》与王维的《竹里馆》均以竹子为主题,前者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意境的描绘。两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显著差异,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之仪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