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纻山》

时间: 2025-01-19 19:50:51

回见黄梅雨后天,烟林常在笑谈边。

早时欲到不自果,今日初来端有缘。

无复新声传玉齿,空馀残照满金田。

不知谁是云霞侣,聊揖高风一怅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白纻山
李之仪〔宋代〕

回见黄梅雨后天,
烟林常在笑谈边。
早时欲到不自果,
今日初来端有缘。
无复新声传玉齿,
空馀残照满金田。
不知谁是云霞侣,
聊揖高风一怅然。

白话文翻译

在黄梅雨后的晴天重游此地,烟雾缭绕的林间常伴我笑谈。早在之前就想来,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今天终于来到此地,果然是有缘分。再也听不到那悦耳的新声回响,只有残阳照耀着满田金色的景象。不知谁是与我共享云霞的伴侣,随意向高风致意,心中有些怅然。

注释

  • 黄梅雨:指每年黄梅时节的降雨,通常在梅雨季节的初期。
  • 烟林:指被雾气笼罩的森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玉齿:指美妙的声音,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歌声。
  • 金田:指金色的田野,象征着丰收的美好景象。
  • 云霞侣:指伴侣或朋友,形容与自己共享美好时光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君华,号清白,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美丽。李之仪的作品多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题白纻山》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游历于白纻山时,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感慨。此诗反映了李之仪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与人生际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白纻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优美诗篇。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梅雨后的山水美景,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黄梅雨后晴朗的天空与烟雾缭绕的林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

紧接着,诗人回忆自己早想前往此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今天终于来到这里,感慨缘分的奇妙。此时的心情既有久违的欣喜,也带有些许惆怅。后四句则转向对声音与伴侣的思考,诗人遗憾于未能再听到那动人的歌声,似乎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稍纵即逝。同时,诗人期待与云霞相伴的友人,最终只能无奈地向高风致意,心中生出一份怅然。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见黄梅雨后天:回到这里,看到黄梅雨后的晴天,开篇点出时间和景象。
  2. 烟林常在笑谈边:烟雾缭绕的林中常伴随我的欢声笑语,描绘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
  3. 早时欲到不自果:早已想来却未能成行,表现出一种期待与遗憾。
  4. 今日初来端有缘:今天终于来到这里,感叹缘分的奇妙。
  5. 无复新声传玉齿:再也听不到美妙的歌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6. 空馀残照满金田:只剩下残阳照耀着金色的田野,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7. 不知谁是云霞侣:不知与我共享美好景色的人是谁,表达孤独感。
  8. 聊揖高风一怅然:向高风致意,心中却感到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际遇相联系,表达内心的感受。
  • 拟人:烟林、残照等描写有感情,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无复新声”与“空馀残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寄托,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梅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生机。
  • 烟林: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玉齿:象征着美好的声音与情感。
  • 金田:代表丰收与希望。
  • 云霞侣:象征着理想的友谊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梅雨”主要指什么? A. 秋天的降雨
    B. 春天的降雨
    C. 夏天的降雨
    D. 梅雨季节的降雨

  2. “无复新声传玉齿”中的“新声”指的是什么? A. 新的景象
    B. 美妙的声音
    C. 新的朋友
    D. 新的诗篇

  3. 在诗中,诗人对谁表示惋惜? A. 自己
    B. 朋友
    C. 自然
    D. 未知的伴侣

答案:1.D 2.B 3.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弟子札》——贾岛

诗词对比

  • 李之仪 vs. 辛弃疾: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上都有独特的风格,李之仪偏向细腻柔和,辛弃疾则更加豪放激昂。李之仪的《题白纻山》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辛弃疾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之仪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