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端若以朱丝栏见邀作而偶失所在久方得之喜而赋诗寄丁希韩因以见及遂申前志次韵》

时间: 2025-01-19 19:59:11

断雁沈踪共倚栏,定应齐客解偷关。

忽惊辽鹤排空至,何啻廉珠昨夜还。

假宠已惭名下误,强颜终愧笔头悭。

江流有尽情无尽,须把高风付子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雁沈踪共倚栏,
定应齐客解偷关。
忽惊辽鹤排空至,
何啻廉珠昨夜还。
假宠已惭名下误,
强颜终愧笔头悭。
江流有尽情无尽,
须把高风付子山。

白话文翻译

孤雁的踪影沉寂,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必你们这些齐国的客人也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忽然惊起的辽鹤飞向天空,
它的到来,岂止是昨夜归来的珍珠?
假如仅凭恩宠而感到羞愧,
强颜欢笑中总是感到笔力不足。
江水虽然有尽头,但情感却无穷尽,
我愿将这高尚的风范托付给子山。

注释

  • 断雁:指孤零零的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沈踪:踪迹沉没,这里指无法找到归处。
  • 齐客:指齐国的客人,可能代表友人或同道中人。
  • 偷关:暗指偷得关心或解读的能力。
  • 辽鹤:辽东的仙鹤,象征高洁和自由。
  • 廉珠:指珍贵的珠宝,象征美好事物的归来。
  • 假宠:指依靠他人的恩宠。
  • 名下误:名声下的误解或错失。
  • 高风:崇高的风范或节操。
  • 子山:可以理解为友人或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生卒年不详),字惟忠,号元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生于南宋时期,身世显赫,曾任职于朝廷。李之仪的诗作多描写山水风景和人生哲理,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经历了一段孤独与思索的时光后,表达了对友人丁希韩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与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开篇“断雁沈踪共倚栏”便设定了孤独的基调,孤雁的形象不仅传达了作者的寂寞,更与后文的辽鹤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升华。诗人通过“假宠已惭名下误”揭示了他对名位的反思,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正如诗中所言,“江流有尽情无尽”,这是对情感持久性的极致表达。尽管江水有尽头,但情感却是无限的,这种对比更增加了诗的深度。最后一句“须把高风付子山”,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愿将自己的高洁风范寄托于理想中的友人或山水之间,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断雁沈踪共倚栏:孤雁的踪迹消失,自己也只能倚靠栏杆,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2. 定应齐客解偷关:推测齐国的朋友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传递出对友谊的渴望与依赖。
  3. 忽惊辽鹤排空至:突然惊起的辽鹤飞向天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到来。
  4. 何啻廉珠昨夜还:辽鹤的到来何止是昨夜归来的珍珠,意在强调其珍贵与不可得。
  5. 假宠已惭名下误:借助他人的恩宠而感到羞愧,反映出对名利的思考。
  6. 强颜终愧笔头悭:虽然强装欢笑,内心依然感到无力,表现出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7. 江流有尽情无尽:江水虽有尽头,情感却是无尽,体现了深厚的情感。
  8. 须把高风付子山:愿将高尚的风范托付于理想与友人,展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雁比作作者的孤独,辽鹤比作理想。
  • 对仗:如“假宠已惭名下误,强颜终愧笔头悭”,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夸张:用“江流有尽情无尽”强调情感的永恒。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孤独与追求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 孤雁:象征孤独与惆怅。
  • 辽鹤:象征高洁与理想。
  • 江水:象征时间与情感的流逝。
  • 子山:象征理想的归宿与友谊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断雁”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财富
    D. 荣誉

  2. “江流有尽情无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感慨
    C. 无限的情感
    D. 对未来的恐惧

  3.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哪个主题的思考? A. 名利
    B. 友情与理想
    C. 自然风光
    D. 战争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静夜思》:表达思乡情绪。
  2.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寄托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与李之仪的诗作都探讨了孤独与内心情感,但李白更多的是借酒抒怀,而李之仪则通过自然意象深化情感的哲思,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李之仪诗集》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