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云晚陆离,巨浪朝澎湃。 橹摇虽甚亟,岸远不可届。 巴丘两日中,湖路千里外。 月上照遥山,修眉雨新画。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浮云斑斓变幻,早晨巨浪汹涌澎湃。 尽管橹摇得非常急促,但岸边遥远无法到达。 在巴丘的两天里,湖上的路程有千里之遥。 月亮升起照亮远山,仿佛新雨后的修长眉毛。
注释:
- 浮云晚陆离:浮云在傍晚时分显得斑斓变幻。
- 巨浪朝澎湃:早晨的巨浪汹涌澎湃。
- 橹摇虽甚亟:橹(船桨)摇动得非常急促。
- 岸远不可届:岸边遥远,无法到达。
- 巴丘两日中:在巴丘这个地方度过了两天。
- 湖路千里外:湖上的路程有千里之遥。
- 月上照遥山:月亮升起,照亮远山。
- 修眉雨新画:比喻月亮照亮的远山像新雨后的修长眉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行途中所作,通过描绘浮云、巨浪、远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通过浮云、巨浪、远山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诗中“浮云晚陆离”和“巨浪朝澎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壮阔。“橹摇虽甚亟,岸远不可届”则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遥远的目标。最后两句“月上照遥山,修眉雨新画”以美丽的比喻收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云晚陆离”:浮云在傍晚时分显得斑斓变幻,形容云彩的美丽和多变。
- “巨浪朝澎湃”:早晨的巨浪汹涌澎湃,形容海浪的壮观和力量。
- “橹摇虽甚亟”:橹摇动得非常急促,形容船行的急迫和努力。
- “岸远不可届”:岸边遥远,无法到达,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遥远的目标。
- “巴丘两日中”:在巴丘这个地方度过了两天,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 “湖路千里外”:湖上的路程有千里之遥,强调了旅途的漫长。
- “月上照遥山”:月亮升起,照亮远山,形容月光的美丽和远山的宁静。
- “修眉雨新画”:比喻月亮照亮的远山像新雨后的修长眉毛,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修眉雨新画”将远山比作新雨后的修长眉毛,形象生动。
- 对仗:“浮云晚陆离”与“巨浪朝澎湃”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着变幻无常和美丽。
- 巨浪:象征着力量和壮观。
- 远山:象征着遥远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云晚陆离”形容的是什么时间段的云彩?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 “橹摇虽甚亟”中的“橹”指的是什么? A. 船帆 B. 船桨 C. 船舵 D. 船锚
- “月上照遥山,修眉雨新画”中的“修眉”比喻的是什么? A. 月亮 B. 远山 C. 云彩 D. 波浪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猎场的热闹和自然的壮美。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景。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猎场的热闹和自然的壮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宋代诗词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