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道院》

时间: 2025-01-04 07:44:57

市氛吹不到,庭树接春城。

流水门前绿,远峰楼外晴。

有时钟磬响,终日步虚声。

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市氛吹不到,庭树接春城。
流水门前绿,远峰楼外晴。
有时钟磬响,终日步虚声。
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道院环境,市井的喧嚣无法吹到这里,庭院中的树木直通春天的城市。门前的流水绿意盎然,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偶尔有钟声和磬声响起,整日里仿佛都在回荡着虚无的声音。何必去遥远的山上,去听那子晋的笙声呢?

注释:

  • 市氛:市井的气氛,指的是城市的喧嚣。
  • 接春城:与春天的城市相连,描绘出温暖的春天。
  • 流水:流动的水,象征生机与活力。
  • 钟磬:寺庙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代表佛教的声音。
  • 子晋笙:子晋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笙是乐器,代表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宝寅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他的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道院,作者可能在此地修身养性,远离市井的喧嚣,以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报恩道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道院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开篇两句“市氛吹不到,庭树接春城”直接对比了喧嚣与宁静,表现出道院的幽静与世外桃源的感觉。流水的流淌与远峰的晴朗,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氛围。钟磬的声音则使得这一切更显得庄严与静谧,仿佛在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醒。最后一句“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更是道出了诗人对高雅音乐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珍惜,强调了在繁华与喧嚣中,真正的清静与美好并不在遥远之处,而是就在身边的道院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市氛吹不到”:喧嚣的城市气氛无法侵扰。
  2. “庭树接春城”:庭院中的树木与春天的城市相接,象征着生机。
  3. “流水门前绿”:流水流淌,映衬出门前的绿意,生机盎然。
  4. “远峰楼外晴”: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清晰。
  5. “有时钟磬响”:偶尔传来钟声和磬声,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6. “终日步虚声”:整日中回荡着虚无的声音,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7. “何必堠山上”:不必去遥远的山上。
  8. “遥听子晋笙”:去听高雅的笙声,暗示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市氛”与“庭树”进行对比,突出环境的对比。
  • 对仗:如“流水”和“远峰”,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平和比高雅的音乐更为重要,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意象分析:

  • 市氛:象征城市的喧嚣与繁忙。
  • 庭树: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钟磬声:代表宗教的庄重与心灵的宁静。
  • 子晋笙:象征高雅的艺术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市氛”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的宁静
    • B. 城市的喧嚣
    • C. 山间的清风
  2. 诗中提到的“钟磬响”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自然的声音
    • B. 宗教的庄重
    • C. 市井的喧闹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高雅音乐的渴望
    • B. 对人生的困惑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对春雨滋润万物的描写,而秦宝寅则强调了道院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皆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