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唐人惠山诗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5:35: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商变气候,层峦自苍苍。
孤烟出林表,藤萝罥虚堂。
入门钟磐发,鸟并浮云翔。
落日照秋潭,水净生微光。
徙倚不知晚,山花递幽香。
肃穆古祠深,仰止讵能忘。
白话文翻译:
金商的气候变了,层峦叠嶂显得更加苍翠。
孤烟从林间升起,藤萝垂挂在虚空的堂前。
走进门,钟声从磐石中传出,鸟儿与浮云一同飞翔。
落日照耀着秋天的潭水,水面清澈泛起微光。
我倚靠着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山中的花朵散发着幽香。
肃穆的古祠深藏在林中,我仰望着它,怎能忘怀?
注释:
- 金商:指商朝时期,象征着一种历史的沧桑变幻。
- 苍苍:形容颜色深沉,常用来描绘山的颜色。
- 孤烟:烟雾孤独地升起,表现一种寂静的氛围。
- 藤萝:一种植物,通常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
- 磐:指石头,象征着坚固和永恒。
- 微光:微弱的光,象征着宁静和柔和的美。
- 肃穆:形容环境的安静而庄重。
典故解析:
- 古祠:古老的祠堂,通常用来祭祖或供奉神灵,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 浮云: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宝寅,清代著名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惠山时,受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感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敬畏。首联“金商变气候,层峦自苍苍”以商朝的兴衰变迁引入,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为后文的景色铺垫了背景。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孤烟”“藤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恬淡的山林之中。诗的后半部分,随着“入门钟磐发,鸟并浮云翔”的描绘,画面逐渐升华,钟声与鸟鸣交融,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肃穆古祠深,仰止讵能忘”则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索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怀。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极具美感,同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商变气候:历史在变迁,商朝的兴衰使得气候和环境也随之改变。
- 层峦自苍苍:山峦叠嶂,呈现出苍翠的色彩,暗指自然的永恒。
- 孤烟出林表:孤独的烟雾从森林上升,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藤萝罥虚堂:藤萝如帘,装饰着空旷的堂前,增添了生机。
- 入门钟磐发:走进门,听到钟声从石头中传出,象征着古老的文化。
- 鸟并浮云翔:鸟儿与浮云一同飞翔,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落日照秋潭:落日的余晖映照着秋天的潭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水净生微光:水面清澈,泛起微弱的光芒,象征着宁静。
- 徙倚不知晚:我倚靠着,不知已是黄昏,表现出沉浸于自然之中的状态。
- 山花递幽香:山中的花朵散发着幽香,营造出美好的自然气息。
- 肃穆古祠深:古老的祠堂隐藏在深处,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 仰止讵能忘:仰望古祠,怎能忘怀它的存在,表达了对历史的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烟”比喻静谧的环境。
- 拟人:如“水净生微光”,赋予水以生命的特征。
- 对仗:全诗层次分明,形成对仗工整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峦: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孤烟:体现出一种孤独与寂静。
- 古祠: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商变气候”意指? A. 商朝的衰亡
B. 气候变化
C. 人生无常
D. 以上皆是 -
“孤烟出林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悲伤
D. 欢快 -
诗的最后一句“仰止讵能忘”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敬仰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未来的期盼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秦宝寅研究》
- 《唐诗三百首解读》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