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唐人惠山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1 10:04:49

秋云渺无尽,秋山澹娱人。

楼台纷绮构,忽焉成故新。

清泉与白石,曾无叹辎磷。

所以栖遁士,怀贞避嚣尘。

空明入远眺,湖水连青旻。

愿言撰良辰,荒涂更谁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云渺无尽,秋山澹娱人。
楼台纷绮构,忽焉成故新。
清泉与白石,曾无叹辎磷。
所以栖遁士,怀贞避嚣尘。
空明入远眺,湖水连青旻。
愿言撰良辰,荒涂更谁邻。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云彩无边无际,秋天的山色淡淡地让人愉悦。
楼台错落有致,忽然之间就显得既古老又新鲜。
清澈的泉水和白色的石头,从未有人为它们的孤独而叹息。
因此栖息在此的隐士,心怀坚贞以避开世间的喧嚣。
在空明的天空下远望,湖水与青天相连。
愿我能在良辰美景中,向谁倾诉我内心的孤寂呢?

注释:

  • :形容极小或极远,这里形容云彩的无边无际。
  • :清淡,朦胧。
  • 纷绮构:形容楼台建筑华丽而错落有致。
  • 辎磷:古代指车马、物品的繁重,含有孤独与沉重的意味。
  • 栖遁士:隐士,指那些远离尘世的人。
  • 空明:清晰明亮的状态,形容心灵或环境的纯净。

典故解析:

  • 隐士:在中国文化中,隐士常常被视为高洁之士,他们选择隐居来逃避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理。
  • 秋云、秋山:秋天的意象常常用来表现人生的淡泊与宁静,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宝寅,清代著名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云彩与山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的“秋云渺无尽,秋山澹娱人”便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接着,诗人描述楼台的华美与古老,似乎在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

“清泉与白石”则引发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思考,清泉的潺潺与白石的静谧,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坚贞。对于“栖遁士”,诗人以此表达对远离尘嚣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生理想。

最后的“愿言撰良辰,荒涂更谁邻”则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隐士虽有理想,却也感到孤独,不禁让人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宁静中对世间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云渺无尽,秋山澹娱人”:描绘秋天的云和山,表现出一种悠远的愉悦感。
    • “楼台纷绮构,忽焉成故新”:形容楼台的美丽与历史感,暗示时间的变化。
    • “清泉与白石,曾无叹辎磷”: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无忧,强调内心的淡泊。
    • “所以栖遁士,怀贞避嚣尘”:表明隐士的选择与心志。
    • “空明入远眺,湖水连青旻”:描写远望湖水与天空的景象,寓意心灵的开阔。
    • “愿言撰良辰,荒涂更谁邻”:表达了对交友与倾诉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云渺无尽”,将云比作无尽的思绪。
    • 拟人:如“秋山澹娱人”,赋予山以情感,使其更具动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和人生理想,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由与无尽,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的情感。
  • :象征着稳重与长久,代表了内心的宁静。
  • 清泉与白石:象征纯净与高洁,反映隐士的理想生活。
  • 湖水与青旻:象征广阔的胸怀与希望,表现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云渺无尽”意指什么? A. 秋天的云彩繁多
    B. 秋天的云彩无边无际
    C. 秋天的云彩稀少
    D. 秋天的云彩美丽

  2. 诗中提到的“栖遁士”主要指的是: A. 追求功名的人
    B. 远离世俗的隐士
    C. 游历四方的旅行者
    D. 喜欢社交的人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秦宝寅的《三和唐人惠山诗三首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的生活,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秦宝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内心哲思的探讨与对世俗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