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时间: 2025-01-19 19:1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坐
陈师道 〔宋代〕
文章平日事,风竹莫年须。
衰疾悬知此,霜毛不更除。
一丘吾欲往,百亩有如无。
魑魅须游子,乾坤著腐儒。
扣门闻啄木,唤酒有提壼。
门径无行迹,秋来不遣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独自坐着,思索着平日的事情,感叹风竹的年华已逝。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衰老与疾病,却无法将白发去除。心中想要前往一座小丘,但眼前却是百亩田地,仿佛无从施展。世间的妖魅游荡在游子间,而那些腐朽的儒者在天地间无所作为。敲门声中听到啄木鸟的啄声,呼唤酒壶却已无酒相伴。门前小径再无行人踪迹,秋天来临却不再耕作。
注释:
- 文章平日事:指诗人日常的文章和事务。
- 风竹莫年须:风中的竹子似乎在提醒时光的流逝。
- 衰疾悬知此:衰老和疾病让人明白自己已不再年轻。
- 霜毛不更除:白发如霜,无法再去除。
- 一丘吾欲往:想去的只是小丘。
- 百亩有如无:广袤的田地却感到无所用处。
- 魑魅须游子:妖邪之物只在游子间流转。
- 乾坤著腐儒:世间的儒者已然腐朽。
- 扣门闻啄木:听见啄木鸟在门外啄木的声音。
- 唤酒有提壼:呼唤酒,但酒壶已空。
- 门径无行迹:小路上再无行人的足迹。
- 秋来不遣锄:秋天来临却不再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仲明,号澄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思索,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个人的衰老,使他在孤独中反思生命的意义。
诗歌鉴赏:
《独坐》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平日事务的繁忙中,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衰老与疾病的双重打击让他感到无力和绝望。尤其是“霜毛不更除”一句,形象而直接地传达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接受。
诗中“魑魅须游子”的意象,揭示了世间的的不公与腐朽,游子在外漂泊,面对的却是妖邪之物和无能的知识分子。诗人通过啄木鸟的声音,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孤独的反思,呼唤酒却发现酒壶空空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失落和对往昔的追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细腻观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诗在字句中透出浓厚的人生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平日事:抒发日常生活的琐事,暗示生活的单调。
- 风竹莫年须:竹子在风中摇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衰疾悬知此:意识到身体的衰弱与疾病,感慨时间的无情。
- 霜毛不更除:白发如霜,无法再去除,暗示老去的不可逆。
- 一丘吾欲往:对理想生活的小丘的渴望,象征着归属感。
- 百亩有如无:大面积田地却感觉无用,表达内心的迷茫。
- 魑魅须游子:游子面临世间的妖邪,象征人生的困境。
- 乾坤著腐儒:对社会中腐朽知识分子的批判。
- 扣门闻啄木:自然的声音唤起了内心的孤独感。
- 唤酒有提壼:对酒的渴望与无奈,象征内心的空虚。
- 门径无行迹:小路无人行走,暗示孤独和寂寞。
- 秋来不遣锄:秋天的到来,代表生命的结束与停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形象化地表现衰老。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性,如“扣门闻啄木”。
- 对仗:如“衰疾悬知此,霜毛不更除”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孤独和衰老为主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孤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霜毛:代表衰老与岁月的痕迹。
- 丘:象征归属感和理想的生活。
- 魑魅:妖邪的象征,反映社会的腐化。
- 啄木:自然的声音,暗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霜毛不更除”表达了什么?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接受
C. 对自然的描写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亩”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人对腐儒持赞赏态度。(对/错)
答案:
- B
- 迷茫与无用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独坐》 vs 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陈师道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与衰老,而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的特征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