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

时间: 2025-01-04 10:43:30

秣陵城阙暮云封,估客帆樯落日逢。

万里星霜沙塞雁,五更风雨掖门松。

长江铁锁空千尺,大道朱楼定几重。

此夕愁人听鼓角,惊心不似景阳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秣陵城阙暮云封,估客帆樯落日逢。万里星霜沙塞雁,五更风雨掖门松。长江铁锁空千尺,大道朱楼定几重。此夕愁人听鼓角,惊心不似景阳钟。

白话文翻译: 秣陵城的城楼被暮云笼罩,商人的帆船在落日时分相遇。远在万里的星霜之下,沙漠边塞的雁群飞翔,五更时分的风雨中,宫门旁的松树摇曳。长江上的铁链高悬千尺,空无一物,宽阔的大道上,朱红色的楼阁重重叠叠。今夜忧愁的人听着鼓角声,心情惊动,与景阳钟的悠扬不同。

注释:

  • 秣陵:古代地名,今南京。
  • 城阙:城楼。
  • 估客:商人。
  • 帆樯:帆船的桅杆。
  • 星霜:指边远的寒冷地区。
  • 沙塞:沙漠边塞。
  • 掖门:宫门旁的小门。
  • 长江铁锁:指长江上的铁链桥。
  • 大道朱楼:指繁华街道上的红色楼阁。
  •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用以报时或召集。
  • 景阳钟:古代宫廷中的钟声,悠扬而平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诗人,字伯仁,号梅村,江苏吴县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朱彝尊游历南京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朱彝尊游历南京时所作,通过对秣陵城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秣陵城的暮色、商船、边塞雁群、风雨中的松树、长江铁链和朱楼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辽阔而深沉的画面。诗中“万里星霜沙塞雁”和“五更风雨掖门松”等句,通过对远近、动静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末句“此夕愁人听鼓角,惊心不似景阳钟”,则通过对比鼓角与景阳钟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典型的清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秣陵城阙暮云封:秣陵城的城楼被暮云笼罩,营造出一种沉静而神秘的氛围。
  2. 估客帆樯落日逢:商人的帆船在落日时分相遇,描绘了繁忙的江面景象。
  3. 万里星霜沙塞雁:远在万里的星霜之下,沙漠边塞的雁群飞翔,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寒冷。
  4. 五更风雨掖门松:五更时分的风雨中,宫门旁的松树摇曳,增添了诗歌的动态美。
  5. 长江铁锁空千尺:长江上的铁链高悬千尺,空无一物,象征着孤独和空旷。
  6. 大道朱楼定几重:宽阔的大道上,朱红色的楼阁重重叠叠,描绘了繁华的都市景象。
  7. 此夕愁人听鼓角:今夜忧愁的人听着鼓角声,心情惊动,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不安。
  8. 惊心不似景阳钟:与景阳钟的悠扬不同,鼓角声更显得刺耳和令人心惊。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万里星霜沙塞雁”与“五更风雨掖门松”的对比,展现了远近、动静的对比美。
  • 象征:“长江铁锁空千尺”象征着孤独和空旷。
  • 拟人:“五更风雨掖门松”中的松树被赋予了动态,仿佛在风雨中摇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秣陵城的暮色、商船、边塞雁群、风雨中的松树、长江铁链和朱楼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意象分析:

  • 秣陵城阙:象征着故乡和回忆。
  • 估客帆樯:象征着旅途和变迁。
  • 沙塞雁:象征着边疆的辽阔和寒冷。
  • 掖门松:象征着宫廷的庄严和岁月的变迁。
  • 长江铁锁:象征着孤独和空旷。
  • 大道朱楼:象征着繁华和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秣陵”是指今天的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答案:A

  2. 诗中的“估客帆樯”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商人的帆船在落日时分相遇 B. 商人的帆船在清晨时分相遇 C. 商人的帆船在夜晚时分相遇 D. 商人的帆船在正午时分相遇 答案:A

  3. 诗中的“长江铁锁空千尺”象征着什么? A. 孤独和空旷 B. 繁华和喧嚣 C. 宁静和安详 D. 热闹和繁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边塞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边疆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朱彝尊的《秣陵》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朱彝尊的诗更加注重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
  • 《朱彝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