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7:27:39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朱彝尊 〔清代〕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司农的论议在朝廷中极为重要,副相的名声在京城中广为人知。没想到还需要西顾的策略,反而让他暂时统领北方的军队。河边远行的人千里迢迢,天外的家书由几群雁传递。到达时关城的春色已经很早,李陵台旁的柳树纷纷扬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司农:古代官职名,掌管农业。
  • 朝端:朝廷中。
  • 副相:副宰相。
  • 辇下:京城。
  • 西顾策:指关注西方的策略。
  • 朔方军:北方的军队。
  • 乡书:家书。
  • 李陵台: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

典故解析:

  • 李陵台:李陵是西汉名将,因战败投降匈奴而闻名,此处用作地名,可能暗指边疆的艰辛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风格典雅,多涉及政治和社会现实。此诗是送别曹侍郎赴任大同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边疆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边疆局势可能不稳,需要重臣前往镇守,诗中流露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曹侍郎的赞誉和对边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司农论议朝端重”和“副相声名辇下闻”两句,既表达了对曹侍郎的敬重,也暗示了其重要地位。后两句“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则透露出对边疆局势的担忧。最后两句通过对春色和柳树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边疆和平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赞扬曹侍郎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声望。
  • 第二句:表达对曹侍郎的敬重和对其名声的认可。
  • 第三句:意外地需要曹侍郎关注西方的策略。
  • 第四句:曹侍郎暂时统领北方的军队。
  • 第五句:描绘远行的人和传递家书的雁。
  • 第六句:友人到达时,关城的春色已经很早,李陵台旁的柳树纷纷扬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如“天外乡书雁几群”中的雁传递家书,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关切,通过对曹侍郎的赞誉和对边疆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司农、副相:象征着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 西顾策、朔方军:象征着边疆的安危。
  • 河边远道、天外乡书:象征着远行和思念。
  • 关城春色、李陵台畔柳:象征着边疆的生机和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农”是指什么? A. 古代官职名,掌管农业 B. 古代官职名,掌管军事 C. 古代官职名,掌管财政 D. 古代官职名,掌管教育

  2. 诗中的“李陵台”位于哪个地区? A. 山西省大同市 B. 河北省张家口市 C. 陕西省西安市 D. 河南省洛阳市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是描写边疆的诗作,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期盼。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朱彝尊的《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两首诗都涉及边疆,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朱彝尊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