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时间: 2025-01-19 22:35:30

湘江岁晚水清浅,橘州霜后犹青葱。

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疎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张栻 〔宋代〕 湘江岁晚水清浅,橘州霜后犹青葱。 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疎钟。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二十二日,我渡过湘江,登上道乡台,夜晚归来时写下了这五首绝句。湘江在年末时水位清浅,橘州经过霜打后依然青翠。归来的船只搁浅在沙滩上,未能顺利前行,我便静静地观赏渔火,聆听远处稀疏的钟声。

注释:

  •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流经长沙。
  • 橘州:长沙的一个地名,因盛产橘子而得名。
  • 霜后:指经过霜冻之后。
  • 青葱:形容植物翠绿。
  • 归舟:归来的船只。
  • 着沙:搁浅在沙滩上。
  • 未渠进:未能顺利前行。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疎钟:远处稀疏的钟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腊月二十二日渡湘江、登道乡台后,夜晚归家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湘江岁末的清浅水流、橘州霜后的青翠景色,以及归舟搁浅、观赏渔火、聆听钟声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岁末湘江的静谧画面。首句“湘江岁晚水清浅”,通过“岁晚”和“水清浅”两个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次句“橘州霜后犹青葱”,用“霜后”和“青葱”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后两句“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疎钟”,则通过“归舟”、“渔火”和“疎钟”三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江岁晚水清浅”:湘江在年末时水位清浅,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宁静。
  2. “橘州霜后犹青葱”:橘州经过霜打后依然青翠,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
  3. “归舟着沙未渠进”:归来的船只搁浅在沙滩上,未能顺利前行,表达了旅途中的小挫折。
  4. “且看渔火听疎钟”:静静地观赏渔火,聆听远处稀疏的钟声,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霜后”与“青葱”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
  • 意象:通过“湘江”、“橘州”、“渔火”和“疎钟”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湘江岁末的清浅水流、橘州霜后的青翠景色,以及归舟搁浅、观赏渔火、聆听钟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湘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
  • 橘州: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和生机。
  • 渔火:象征着宁静的生活和温暖的希望。
  • 疎钟:象征着远方的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橘州”位于哪个城市? A. 长沙 B. 武汉 C. 南京 D. 杭州

  2. 诗中的“疎钟”指的是什么? A. 远处的钟声 B. 近处的钟声 C. 寺庙的钟声 D. 教堂的钟声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生活 B. 宁静生活 C. 冒险生活 D. 忙碌生活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宁静和自然之美,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