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其二 访蒋存鲁南湖园居》
时间: 2025-01-19 19:0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汀细雨鹈鹕唤,维小艇芦花畔。
堂下残荷香已断。竹都消粉,梅才破腊,纸帐垂银蒜。
幽人诗兴偏凌乱。清绝林塘寄柔翰。
秋水南华供把玩。公和解笑,步兵解哭,懒解嵇生锻。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沙滩上,细雨中鹈鹕在呼唤,我的小舟静静停靠在芦苇花旁。
堂下的残荷香气已然消散,竹子花瓣也渐渐凋落,梅花刚刚绽放,纸帐垂下如同银蒜。
隐居的诗人诗兴正变得凌乱,清幽的林塘将我的柔情寄托在书信中。
秋水如同南华般明净,每当我把玩时,公和便会微笑,步兵则会流泪,而我却懒得去理解嵇生的锻造。
注释
- 鹈鹕:一种水鸟,习惯栖息于湖泊和河流旁。
- 寒汀:寒冷的沙滩或水边。
- 维:这里指“在”。
- 芦花:芦苇的花,常见于水边。
- 残荷:指夏秋季节残留的荷花,暗示时光的流逝。
- 竹都消粉:竹子花开后,花瓣掉落。
- 梅才破腊:意指梅花刚刚开放,表明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
- 纸帐垂银蒜:比喻轻薄的纸帐如同银色的蒜头,形象生动。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诗人。
- 秋水南华:南华指《南华经》,秋水用作诗歌的意境,象征清澈、宁静的水面。
- 公和:可能指某个友人或知己。
- 步兵:可能暗指士兵,或指某个特定的人物。
- 嵇生:指嵇康,古代著名人士,善于琴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尔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主要以其诗作而闻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访友之际,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中融入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 其二 访蒋存鲁南湖园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南湖景象。诗的开篇“寒汀细雨鹈鹕唤”便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细雨和寒汀相映成趣,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孤寂与宁静。而“维小艇芦花畔”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宁静的意象,小舟静静停靠在芦苇花边,给人一种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美好向往。
诗中通过描写“堂下残荷香已断”,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残荷的香气已然不再,竹子与梅花的描述则展现了季节的更迭,春梅的初放蕴含着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幽人诗兴偏凌乱”,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无遗,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诗人的情绪却因孤独而显得凌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清绝林塘寄柔翰”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林塘的清幽寄托了自己的柔情。而“秋水南华供把玩”,则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于友人公和的惬意交流。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体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淡雅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汀细雨鹈鹕唤”:描绘了一个寒冷、细雨纷飞的沙滩,鹈鹕在水边呼唤,展现出一种孤寂的自然环境。
- “维小艇芦花畔”:小舟停泊在芦苇花旁,构建了一幅温柔、恬静的画面。
- “堂下残荷香已断”:残荷的香气已经消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竹都消粉,梅才破腊,纸帐垂银蒜”:这几句通过描写竹花、梅花和纸帐,展现了春的气息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幽人诗兴偏凌乱”:隐士的情感波动,虽身处美景却难以平静,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
- “清绝林塘寄柔翰”:借助清幽的林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诗人的柔情。
- “秋水南华供把玩”:秋水明澈,象征诗人的清丽心境。
- “公和解笑,步兵解哭,懒解嵇生锻”:对友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生活的琐碎。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如“寒汀细雨”与“残荷香已断”的对比,以及“纸帐垂银蒜”的比喻,均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诗人在美景中思考人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流露出清雅而淡泊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汀:象征着寒冷与孤寂,暗示诗人的心境。
- 细雨:细腻柔和,增强了环境的静谧感。
- 芦花:象征自然之美与生命的生机。
- 残荷: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竹、梅:分别象征着坚韧与清雅,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秋水:象征清澈的心境与哲思。
- 幽人:隐喻诗人自身,代表独处与思考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怎样的? A. 暖意融融
B. 寒冷细雨
C. 阳光明媚 -
“堂下残荷香已断”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春天的来临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疏远
B. 怀念
C. 争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洪基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曹尔堪的《青玉案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静谧的隐逸情怀,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均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