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秋风里,寻盟湘水傍。
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
别去多遗恨,归来识大方。
惟应微密处,犹欲细商量。
白话文翻译:
回忆往昔在秋风中,与朋友在湘水边结盟。
晨游时我们手挽手,夜里谈笑不知疲倦。
分别时留下许多遗憾,归来后才明白大方的道理。
只是在细微之处,我仍想与你细细商量。
注释:
- 忆昔:回忆从前。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吟咏的地方。
- 胜游:美好的游玩。
- 挽袂:拉着衣袖,形容亲密的友谊。
- 妙语:精彩的言辞。
- 别去:离别。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识大方:明白事理,通达大义。
- 微密处:细微的地方,指细节。
- 商量:商讨、讨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的诗词风格典雅,常结合哲理与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朱熹的理学思想成熟之时。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促成了这首诗的诞生。诗中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熹的《有怀南轩老兄呈伯崇择之二友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昔日友情的深切怀念。全诗以回忆为引子,勾勒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在“忆昔秋风里,寻盟湘水傍”一句中,朱熹以“秋风”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暖的氛围,暗示着友情的深厚与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晨游与夜谈的场景,展现了友人之间的亲密和默契。诗人用“胜游”和“妙语”来形容两人之间的互动,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友谊氛围。然而,随着“别去多遗恨”的出现,那种欢乐的气氛被遗憾所取代,诗人感慨离别的无奈与心痛。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生的反思。在经历离别与重逢后,诗人意识到了深邃的道理,渴望与友人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朱熹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与哲理的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秋风里:回忆往昔的秋天,给人一种清新而悠远的感觉。
- 寻盟湘水傍:在湘江边与友人结下的约定,表现出浓厚的友谊。
- 胜游朝挽袂:美好的晨游时光,拉着衣袖,突出了亲密关系。
- 妙语夜连床:夜晚的谈话如同床上连绵不断,形象生动。
- 别去多遗恨:离别时的遗憾,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
- 归来识大方:重归后才明白生活的真谛,体现成长与领悟。
- 惟应微密处:在细微之处,强调对细节的关注。
- 犹欲细商量:依然渴望与友人讨论,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通过“秋风”、“湘水”等意象,营造出特定的情境与氛围。
- 排比:通过列举的方式,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展开,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朱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思绪的萧索。
- 湘水:代表着友谊的纯真与深厚。
- 晨游: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青春的活力。
- 夜谈:寓意着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湘水”是指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湘江
- C. 黄河
-
“别去多遗恨”中“遗恨”的意思是什么?
- A. 遗憾
- B. 愤怒
- C. 快乐
-
诗人回忆的主要时间是哪个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答案:
- B. 湘江
- A. 遗憾
- C. 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朱熹的作品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友情与离别主题上的共同点与差异。朱熹更注重于对友情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离别时的感伤,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朱熹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