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寺甲于江左,身迎入禁中。如何净居殿,饿杀老萧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寺庙在江南的某个地方,身处其中的人迎接着禁忌的到来。为什么这座清净的殿堂却让老萧公受到了饥饿的折磨呢?
注释:
- 寺甲:寺庙的甲胄,指寺庙的环境。
- 江左: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禁中:指禁忌的地方,可能隐喻寺庙的清规戒律。
- 净居殿:指清静的居所,可能是寺庙中的一处殿堂。
- 老萧公:可能指一位年长的僧人或高人。
典故解析:
“老萧公”可能是历史上某位知名的僧人或隐士,代表着一种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在诗中,通过他的饥饿,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反思。寺庙本是一个净土,但也有其无法逃避的现实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高亢激昂,常用直白而深刻的语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寺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净、宁静的氛围。然而,紧接着的“饿杀老萧公”却突显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暗示着即便是在清静的寺庙中,依然无法逃避现实的困境。老萧公的饥饿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失落,他虽然身处净土,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怀与温饱。诗中透出的情感是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寺甲于江左:指出诗的背景,江南的寺庙。
- 身迎入禁中:暗示人们在宗教信仰中迎接禁忌。
- 如何净居殿:质疑清净的殿堂为何会有饥饿之苦。
- 饿杀老萧公:以老萧公的境遇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冷酷。
-
修辞手法:
- 对比:清净的环境与老萧公的饥饿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寺庙象征着理想与归宿,而老萧公则象征着对现实的无奈。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人们在追求清净生活中遭遇的无奈与困境。
意象分析:
- 寺庙: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清净与安宁。
- 老萧公:代表追求清净生活的人,内心的苦闷与现实的矛盾。
- 饥饿:象征生活的困窘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寺甲于江左”中的“寺甲”指的是: A. 寺庙的环境 B. 寺庙的建筑 C. 寺庙的祭祀 D. 寺庙的僧侣
-
诗中“老萧公”象征着: A. 贫穷的人 B. 忍耐的人 C. 追求清净生活的人 D. 遇难的人
-
本诗表达的主题是: A. 对寺庙的赞美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人性的思考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强调现实的困境与无奈,而白居易则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两者都反映了对人世无常的思考,但各自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分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歌史》:关于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