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乡侯灯夕六首》

时间: 2025-01-17 10:19:36

传呼铃下戒舆骖,清晓牙旗过水南。

一瓣预祈今岁稼,两枚不受郡人酣。

端门侍辇公修觐,禅几传灯我饱参。

童子归谈城内事,遨头诗好众宾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乡侯灯夕六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传呼铃下戒舆骖,清晓牙旗过水南。
一瓣预祈今岁稼,两枚不受郡人酣。
端门侍辇公修觐,禅几传灯我饱参。
童子归谈城内事,遨头诗好众宾酣。

白话文翻译

在传呼铃声下,警戒的车队缓缓前行,清晨的旗帜在水南的方向飘动。
一瓣花瓣提前为今年的丰收祈祷,两枚果子却不愿被郡里的人们享用。
在端门侍立的官员恭敬地接见,禅院的灯光传递着我深厚的参悟。
小童子回来谈论城中的事情,大家在诗歌中尽情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传呼铃:古代传递消息的铃声。
  • 戒舆骖:警戒的车队。
  • 清晓:清晨。
  • 牙旗:一种装饰旗帜,常用于仪仗队。
  • :农作物,这里指丰收。
  • 侍辇:侍奉皇帝的车驾。
  • 公修觐:官员恭敬地接见。
  • 禅几:禅坐的桌子,指禅宗的修行。
  • 童子:年轻的侍者或学徒。
  • 遨头:在诗歌中尽情遨游。

典故解析

  • 前朝典故:此诗可能借鉴了古代诗人对清晨和丰收的描写,反映出对自然和农事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田舫,福建人,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社会现实,风格典雅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灯夕(即元宵节前夕),恰逢春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当下社会生活的观察。

诗歌鉴赏

《和乡侯灯夕六首》通过清晨的描绘,展现了乡间的宁静与丰收的期盼。诗中的“传呼铃”和“戒舆骖”传达出一种紧张而又庄重的氛围,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节庆做准备。接着,以“一瓣预祈今岁稼”表达了对丰收的美好祝愿,让人感受到诗中深厚的乡土情怀。最后,童子谈论城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诗人以此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呼铃下戒舆骖:描绘早晨的气氛,传呼铃声响起,车队在警备中前行。
  • 清晓牙旗过水南:早晨的清新,旗帜在水边摇曳。
  • 一瓣预祈今岁稼:花瓣寄托了对丰收的祈愿。
  • 两枚不受郡人酣:反映出对地方官吏贪婪的隐喻。
  • 端门侍辇公修觐:官员恭敬地接见,体现出等级制度。
  • 禅几传灯我饱参:禅意的表达,诗人内心的沉淀与悟道。
  • 童子归谈城内事:童子回来说城里的事,表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 遨头诗好众宾酣:大家在诗酒中畅饮,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丰收的期望。
  • 对仗:如“传呼铃下”和“清晓牙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乡村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智慧与启迪。
  • 车队:代表官场的威严与权力。
  • 花瓣:寄托着希望和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传呼铃下戒舆骖”中的“戒舆骖”指的是什么?
    A. 车队
    B. 船队
    C. 人群
    D. 马队

  2. “一瓣预祈今岁稼”中的“预祈”意为:
    A. 提前祈祷
    B. 预先安排
    C. 预知未来
    D. 预防灾害

  3. 诗中提到的“童子”在这里指的是:
    A. 小儿
    B. 学徒或侍者
    C. 村民
    D. 官员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农民生活的关注。
  • 李白的《月下独酌》,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与人交流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可以发现两者都关注社会,但刘克庄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的苦难与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