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阃治十咏·尊安堂》

时间: 2025-01-17 08:44:50

尧舜君民学,吾儒共讲磨。

一毫如有愧,其若此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尧舜君民学,吾儒共讲磨。一毫如有愧,其若此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贤明君主尧舜的赞美,强调了君主与百姓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儒家学者对于教育的重视。诗中提到,若有一丝愧疚,面对如此尊贵的堂室又能如何呢?

注释:

  • 尧舜:古代中国著名的贤明君主,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 君民学:君主与百姓共同学习,强调君民之间的和谐。
  • 吾儒:指诗人自己及其同道的儒家学者。
  • 讲磨:指讨论、讲解与磨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一毫如有愧:一丝丝的愧疚,形容内心的负担与不安。
  • 此堂:指尊安堂,象征高尚的学术殿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宗道,号少山,宋代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李曾伯以其温文尔雅、学识渊博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其作品多以理想主义、儒家思想为主,反映了他对社会与教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尊安堂》创作于李曾伯担任官职期间,该诗寄托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理想君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学正值复兴,李曾伯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教育与道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尊安堂》以简洁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开头两句提到尧舜,表明诗人对古代圣王的崇敬和对理想治国理念的向往。尧舜之治的美德与君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儒家学者所追求的目标。接着,诗人引入“吾儒共讲磨”,突显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讨论,才能达到道德与智慧的升华。

最后一句“一毫如有愧,其若此堂何”,则是诗人的自省与反思。他表达出即便在如此高尚的学术殿堂中,若心中有愧,便无法真正享受其中的知识与智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警醒,也是对读者的告诫,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必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谦卑。

整首诗以对古代贤明君主的赞美和对教育的重视为主题,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意蕴,展现了李曾伯作为儒家学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尧舜君民学:提到尧舜二位古代圣王,强调他们以身作则,促进了君民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2. 吾儒共讲磨:指儒家学者共同探讨、交流学问,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 一毫如有愧:即使是一点微小的愧疚,都会影响内心的安宁与追求。
  4. 其若此堂何:在如此高尚的学术环境中,若心中有愧,又怎能真正享受这种学习的氛围呢?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提喻:尧舜作为理想化的统治者,代表了儒家所倡导的治国理想。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句结尾,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谦卑。诗人通过对理想君主的赞美,反映出对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舜:象征理想的统治者,代表着道德与智慧。
  • 君民:象征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关系。
  • 讲磨:象征学习的过程与艰辛。
  • :象征学术殿堂,代表知识与智慧的汇聚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的《尊安堂》主要表达了哪个主题? A. 爱国情怀
    B. 教育与道德的重要性
    C. 自然景色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回忆

  2. 诗中提到的“尧舜”代表了什么? A. 诗人
    B. 理想的统治者
    C. 普通百姓
    D. 先哲

  3. “一毫如有愧”的意思是: A. 感到自豪
    B. 反省自我
    C. 感到羞愧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尊安堂》均为古代诗作,前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强调教育与道德的追求。尽管主题不同,但两首诗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