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李半亭 其二
已过三年别,真从万里归。
艰难见华发,辛苦问征衣。
马足风云壮,蛮江日月飞。
更阑频问讯,款款话庭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在三年分别后重聚的喜悦。诗中提到的“万里归”强调了归来的不易,经历了艰辛,朋友的白发让人心生感慨,征衣的询问则表明了对朋友经历的关心。“马足风云壮”描绘了奔波旅途的壮阔,而“蛮江日月飞”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表达了重聚后的亲密与温暖,细致地交流着彼此的生活。
注释
- 已过三年别:已过去三年的分别,强调了时间的久远。
- 真从万里归:真心实意从遥远的地方归来,突出归来的艰难。
- 艰难见华发:见到朋友的白发,感叹岁月的流逝与辛苦。
- 辛苦问征衣:询问朋友的旅途辛苦,表现关心。
- 马足风云壮:马的步伐如风如云,形容旅途的壮丽与快速。
- 蛮江日月飞:蛮江的日月如飞,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
- 更阑频问讯:夜深时频繁询问近况,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 款款话庭帏:轻声细语地交谈,展现亲密的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问陶是清代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聚之际,表达了因分别而生的思念和重逢时的欢愉,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喜李半亭 其二》是一首充满温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的心情。诗中的“已过三年别,真从万里归”一句,直接抒发了由于长时间的分别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在后面的句子中进一步深化,诗人通过“艰难见华发”来描绘岁月流逝的无情,以及友情在时光中的珍贵。
“马足风云壮,蛮江日月飞”则以壮阔的自然景象来映衬旅途的艰辛与美好,描绘了奔波的壮丽与自然的雄浑,既有对友人归来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旅途的感慨。最后的“更阑频问讯,款款话庭帏”则转向了重聚后的温馨,表现了两位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岁月已久,依然可以温柔地诉说彼此的生活与经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转。张问陶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真挚而自然,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已过三年别”:时间的流逝让重逢的喜悦更加深刻。
- “真从万里归”:朋友的归来充满了不易与期待。
- “艰难见华发”:见到朋友的白发,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
- “辛苦问征衣”:表达了对朋友旅途的关心和对生活的同情。
- “马足风云壮”:描绘旅途的壮丽,反映出豪情与气概。
- “蛮江日月飞”: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
- “更阑频问讯”:夜深时的亲密交流,展现了友情的温暖。
- “款款话庭帏”:轻声细语的交谈,进一步强调了友谊的珍贵。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马足风云壮”来描绘旅途的壮丽。
- 对仗:前后句子结构相近,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马足: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壮丽,代表了奔波的精神。
- 华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辛苦,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
- 蛮江:代表着自然的雄浑与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
- 庭帏:象征着温馨的家庭环境,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艰难见华发”指的是?
- A. 朋友经历的辛苦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变化
- D. 旅行的疲惫
-
“马足风云壮”中的“马足”主要象征什么?
- A. 速度
- B. 旅途的艰辛
- C. 朋友的归来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问陶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但张的《喜李半亭》更多地强调了重聚时的温情,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侧重于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但情感的表达与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张问陶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