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秩秩宾筵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秩秩宾筵,玉潭春涨玻璃满。
旆霞风卷。可但长安远。
夏木成阴,路袅薰风转。
空留恋。细吹银管。
别意随声缓。
白话文翻译:
在整齐的筵席上,春天的玉潭水位上涨,酒杯满溢。
彩旗在风中飘扬,是否只能遥望长安的方向?
夏日的树木成荫,微风轻拂路边的香气。
我只能空留恋,悠扬的银管声让我思绪缓缓流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秩秩:整齐、规整的样子。
- 宾筵:宴席,宾客聚会的场所。
- 玉潭:形容水面如玉般清澈的潭水。
- 旆霞:彩帜,指宴席上的彩旗。
- 长安:古都,常象征着繁华和思乡之情。
- 夏木成阴:夏天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投下浓密的阴影。
- 薰风:温暖的风。
- 银管:乐器,可能指管乐器。
典故解析:
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代表着繁华与思念,诗中提到长安,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景初,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词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词兼具情感与技巧而被后人称赞。他的词风清新明快,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多有离愁别恨,张孝祥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远方的思念。
诗歌鉴赏:
《点绛唇·秩秩宾筵》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的词作。开篇以“秩秩宾筵”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热闹的宴会氛围,宾客齐聚,酒满杯满,象征着欢庆的时刻。然而,随之而来的“可但长安远”,却让人意识到即便在欢乐的时刻,思乡之情却如影随形。诗人在描绘美好景象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人们在欢聚时常常会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描写“夏木成阴,路袅薰风转”,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气息,树荫下的微风让人感到一丝惬意。然而,“空留恋”则再次揭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音乐声中的“别意随声缓”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整首词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既有春日的生机,又有离别的愁绪,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秩秩宾筵,玉潭春涨玻璃满”: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宴会,宴席上酒杯满溢,象征着欢乐与庆祝。
- “旆霞风卷。可但长安远”:在欢庆的背后,诗人却感受到对长安的思念,暗示离愁。
- “夏木成阴,路袅薰风转”:生动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宁静而宜人,却也让人感到一丝惆怅。
- “空留恋。细吹银管”:音乐声中流露出离别的情感,虽然美好,却也让人感到无奈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盛宴比作“秩秩宾筵”,让人感受到整齐与热闹。
- 拟人:风卷旆霞,赋予自然界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全词布局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在欢聚时刻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难以割舍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宾筵:象征着欢庆与友谊。
- 长安:代表着故乡与思念。
- 夏木与薰风:体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宁静。
- 银管:象征着音乐,带出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乡愁
C. 战乱
D. 和平 -
“夏木成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秋天
B. 冬天
C. 夏天
D. 春天 -
诗中提到的“银管”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乐器
C. 旗帜
D. 船只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孝祥 vs. 李清照: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相似,均有思乡之情,但张孝祥更多描绘宴席的热闹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苏轼 vs. 张孝祥:苏轼的作品常带有哲理思考,而张孝祥则更着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词苑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