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9:53: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其一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送归云去雁,澹寒采满溪楼。
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
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
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清泪长流。
霜华夜永逼衾绸。唤谁护衣篝。
念芬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
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
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离别的愁绪。送走云雁,寒冷的气息笼罩着溪楼。正值佳人腰间佩着湘妃竹,发间插着孤独的楚钗,梳妆镜反射着她的身影。凝视着远行的方向,烟雾缭绕的远树让人倍感离愁。只有楼前的溪水,与我共流泪。寒霜长夜逼近我的被褥,唤谁来护着我寒冷的衣衫?念及芬芳的馆舍重回,灰尘未扫,何时能再次游玩?心知烦闷只能借酒消愁,却发现肠断不醉,只添悲愁。目送无言的日子流逝,魂断南方的双雁。
注释:
- 送归:送别归去的雁。
- 澹寒:清冷而淡淡的寒气。
- 湘腰:指人佩戴的湘妃竹环,象征美丽。
- 楚鬓:楚地的发饰,强调美人的孤独。
- 鸾鉴:指镜子,象征对美貌的自我欣赏。
- 凝情:凝聚情感,思念之情。
- 疏烟远树:远处的烟雾和树木,象征离愁。
- 霜华:寒霜,夜晚的寒冷。
- 唤谁护衣篝:呼唤谁来为我保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张孝祥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离别的哀伤与思念。词中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离愁。词中开篇即用“送归云去雁”引入,设置了一个空灵而忧伤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澹寒采满溪楼”描述了冷清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词中佳人的形象生动,佩戴的湘妃竹和孤楚鬓的描写,既突出了她的美丽,又渗透出一种孤独感。
在情感表达上,作者通过“凝情望行处路”的凝视,表现出对远行的思念,“疏烟远树织离忧”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忧愁。溪水长流与清泪的意象结合,深刻体现了离别之苦,令人动容。
后半部分,作者在对往昔欢乐的回忆中,感受到现实的无奈,酒虽能解愁,却只增添伤感。结尾的“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则以双雁南飞做结,寓意离别的无奈和心灵的孤寂,情感达到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送归云去雁:描绘送别的情景,云雁象征远行与离别。
- 澹寒采满溪楼:冷清的环境衬托内心孤寂。
- 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细致描写佳人的服饰与容貌,暗含情感的脆弱。
- 凝情望行处路:凝视远方,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
- 但疏烟远树织离忧:远景描绘,增强离愁氛围。
- 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清泪长流:溪水象征着泪水,表达痛苦的孤独感。
- 霜华夜永逼衾绸:夜晚寒冷,情感的压迫感。
- 唤谁护衣篝:呼唤中透露孤独与无助。
- 念芬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对往日欢乐的怀念。
- 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酒不能解愁,反而加重内心的痛苦。
- 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离别的最终感受,情感的孤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疏烟远树”比喻离愁的缠绵。
- 拟人:溪水伴人流泪,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钗孤楚鬓”,形成音韵和谐,增强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刻画,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孤独,展现了作者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雁:象征离去与思念。
- 溪水:流动的泪水,象征伤感。
- 霜华:寒意,象征孤独的心境。
- 湘腰、楚鬓:美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送归云去雁”意指什么?
- A. 送别亲人
- B. 送走朋友
- C. 送走归雁
- D. 送走云彩
-
“霜华夜永逼衾绸”中的“霜华”指的是什么?
- A. 霜雪
- B. 冷空气
- C. 夜晚的寒冷
- D. 明亮的星星
-
诗中表现离愁的意象主要是?
- A. 雨水
- B. 远树
- C. 江河
- D. 花瓣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张孝祥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出离别的情感,但张的词更偏向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的词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清照与张孝祥的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