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城庙》

时间: 2025-01-19 18:05:03

乞得东归一信风,敬持牲酒扣灵宫。

千寻石甃苍藤合,百岁神仓赤眚空。

浥浥午阴移岸树,萧萧凉意满船篷。

杖藜更作僧坊去,借壁题诗却未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得东归一信风,敬持牲酒扣灵宫。
千寻石甃苍藤合,百岁神仓赤眚空。
浥浥午阴移岸树,萧萧凉意满船篷。
杖藜更作僧坊去,借壁题诗却未工。

白话文翻译:

我恳求东风送信归来,恭敬地携带祭品敲响灵宫。
千寻的石砖与苍翠的藤蔓交融在一起,百年的神仓却是空荡荡的。
午后的阴影轻轻移动,岸边的树影摇曳,凉意萧萧充满了船篷。
我手杖藜杖去往僧坊,借着墙壁题写诗句却写得不够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乞得:请求得到。
  • 东归:指向东方归去,意为向故乡或某地归去。
  • 牲酒:祭祀用的酒和牲畜。
  • 灵宫:神灵的宫殿,指庙宇。
  • 千寻:形容极高,常指石材或山石。
  • :砖石,铺成的地面。
  • 苍藤:青翠的藤蔓植物。
  • 神仓:神灵的仓库,意指供奉神明的地方。
  • 赤眚空:赤色的“眚”指的是神灵的标志,空则表示空虚。
  • 浥浥:形容湿润的样子。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带有凉意。
  • 杖藜:手持藜杖,藜杖是用植物制成的手杖。
  • 僧坊:僧人居住的地方,寺庙。
  • 未工:写得不够好。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灵宫,常见于古代祭祀文化,说明诗人与神灵的关系。同时,千寻石甃和苍藤的意象,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约1080-1130),字子野,号梅溪,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在旅行途中,经过吴城的一座庙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神灵的敬仰。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题吴城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神灵的虔诚。开篇“乞得东归一信风”,以请求东风传信的方式引入,显示出一种渴望与期盼。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使得诗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对故乡的思念相互交织。

诗中运用“千寻石甃苍藤合”,通过对石砖与藤蔓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古朴而静谧的氛围。这不仅仅是对庙宇环境的描写,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百年的神仓空荡荡,暗示着神灵的遗忘与人世的无常。

“浥浥午阴移岸树,萧萧凉意满船篷”,此句则通过声音与气候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凉意与孤独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在静谧的午后,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感慨。最后两句,杖藜而行的身影与借壁题诗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渴望表达却又难以实现的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乞得东归一信风:诗人希望得到东风的帮助,带回故乡的消息。
  2. 敬持牲酒扣灵宫:以虔诚的态度,携带祭品敲打庙宇的门,彰显对神灵的尊敬。
  3. 千寻石甃苍藤合:形容庙宇的石砖高耸,与藤蔓交融,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4. 百岁神仓赤眚空:神仓空荡荡,暗示着人们对神灵的遗忘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5. 浥浥午阴移岸树:午后的阴影轻轻移动,岸边的树影摇曳,展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6. 萧萧凉意满船篷:凉意弥漫,传达出一丝孤独与清冷的感觉。
  7. 杖藜更作僧坊去:手持藜杖向僧坊走去,暗示着诗人对修行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8. 借壁题诗却未工:虽然借着墙壁写诗,但诗句却写得不够工整,流露出诗人的谦卑与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寻石甃苍藤合”,形象地描绘了庙宇的雄伟与自然的融合。
  • 拟人:将自然景色拟人化,如“浥浥午阴”表现出阴影的轻柔移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神灵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诗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 牲酒:代表着对神灵的敬仰与祭祀文化。
  • 苍藤: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灵动。
  • 凉意:传达出孤独与内心的清冷。
  • 僧坊:象征着修行与精神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乞得东归一信风”中的“东归”指的是: A. 向西方返回
    B. 向南方返回
    C. 向东方返回
    D. 向北方返回

  2. 诗中“千寻石甃苍藤合”意在表现: A.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 神灵的威严
    C. 诗人的孤独
    D. 祭祀文化

  3. “借壁题诗却未工”表达了诗人: A. 自信满满
    B. 对自己作品的不满
    C. 对神灵的敬意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张孝祥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描绘了自然,但张孝祥更侧重于对神灵的敬仰与故乡的思念,而苏轼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