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跋外祖存诚于帖
原文展示
乱眼龙蛇起平陆,前身羲献已黄墟。
客来空认袁公额,泪尽惭无杨恽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眼前的混乱景象,像是龙蛇在平地上翻腾,仿佛前身的羲和和献帝都已化为黄土。客人来到这里,只能空认袁公的匾额,泪水已经流尽,感到惭愧于没有杨恽的书信。
注释
字词注释
- 乱眼:眼前混乱的景象。
- 龙蛇:比喻纷乱不清的局面。
- 羲献:指古代传说中的神明,代表光明与智慧。
- 黄墟:指坟墓,象征死亡或已逝的事物。
- 袁公:袁枚的尊称,指的是他的名声。
- 杨恽:杨恽为著名书法家,表示对书法的敬仰。
典故解析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日神,象征光明与希望。
- 袁公与杨恽:诗人在此提及两位历史人物,反映了对文化传承和个人成就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简练而深刻,善于运用古典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诗人借古人之名表达对当下社会的失望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处境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文化的敬重。开头两句“乱眼龙蛇起平陆,前身羲献已黄墟”使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出混沌与历史的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沧桑感。诗中“客来空认袁公额”一句,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追寻与对个人成就的虚无感,仿佛在说即使有名的碑额在眼前,自己却感到无从承继。最后的“泪尽惭无杨恽书”,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和自我反省,流尽的泪水不仅是对文化失落的惋惜,也是一种对个人价值的怀疑。这种层层深入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个人的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眼龙蛇起平陆:描绘出一种眼前混乱的局面,龙蛇象征着混乱与不安。
- 前身羲献已黄墟:历史的光辉已然消逝,留下的只有黄土,暗示文化的衰败。
- 客来空认袁公额:即使有名人的匾额在前,却无法触及真正的文化内涵,感到空虚。
- 泪尽惭无杨恽书:感到惭愧,因为没有能够承接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书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蛇”比喻混乱的局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黄墟”与“袁公额”的对比,反映了文化传承的断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个人价值的自我怀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蛇:象征混乱与不安,传达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黄墟:象征着历史的消逝与文化的衰败,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 袁公额与杨恽书:代表着文化的承载与传承,反映出诗人对自身文化素养的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眼龙蛇”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和谐
- B. 混乱
- C. 宁静
- D. 快乐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崇拜
- B. 怀疑
- C. 忽视
- D. 反思
-
“泪尽惭无杨恽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B. 混乱
- D. 反思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反映对故乡的思念与历史的感慨。
- 《登高》:杜甫的作品,同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情,强调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
- 《夜泊牛津》(王之涣):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的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该时代的文化背景。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和解读技巧,适合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