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净行寺傍皆圩田,每为潦涨所决,民岁岁兴筑
崩涛裂岸四三年,落日寒烟正渺然。
空腹荷锄那办此,人功未至不关天。
白话文翻译
在净行寺旁,四周都是水田,每年都因暴雨而被冲毁,百姓年年兴建堤坝。
崩溃的波涛撕裂了岸边,已持续了三四年,落日映照在寒烟中,景象显得渺小而模糊。
空着肚子扛着锄头,能做什么呢?人的力量未能达到,天意却不受人的影响。
注释
- 净行寺:一座寺庙,诗人提及其旁的水田,暗示自然环境的影响。
- 圩田:堤围的田地,指被围起来的农田。
- 潦涨:指因雨水而上涨的水势。
- 崩涛裂岸:形容洪水的猛烈及其对岸边的破坏。
- 寒烟:指夕阳下的烟雾,渲染了诗的意境。
- 空腹荷锄:意指饥肠辘辘却仍需劳作,表现劳动者的无奈与无力。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灾害与人力无奈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困境,展现了人与自然抗争的悲惨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仲淹,号石湖,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观,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民因水灾而困扰的年代,反映了社会动荡及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与人们的生存困境,传达了深刻的社会关怀。诗的开头以净行寺附近的水田为引子,揭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每年洪水的冲毁,不仅影响了农田的生长,也影响了百姓的生活。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直接,强烈的“崩涛裂岸”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与无情。落日与寒烟的描写则为这幅图景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无奈。
最后一句“人功未至不关天”更是点明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力,尽管人们的勤劳与努力,但在浩荡的自然面前,似乎显得苍白无力。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净行寺傍皆圩田”:通过地点的描写引入主题,暗示自然环境的影响。
- “每为潦涨所决”:说明洪水对农田的影响,突出自然力量的强大。
- “崩涛裂岸四三年”:描绘洪水持续的时间,强调其严重性。
- “落日寒烟正渺然”: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着无奈和悲伤。
- “空腹荷锄那办此”:表达农民的辛苦与无奈,体现出人的努力与自然的对抗。
- “人功未至不关天”:总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局限性。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与表现力。
-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命运无奈的感慨,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 “崩涛”:象征自然的狂暴与不测,反映人们的脆弱。
- “落日寒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带有一丝凄凉。
- “空腹”:代表了农民的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潦涨”是指什么? A. 水位上涨
B. 干旱
C. 风暴 -
诗人通过“空腹荷锄”想表达什么? A. 农民的富裕
B. 农民的辛苦与无奈
C. 自然的丰饶 -
“人功未至不关天”意为? A. 人的努力无法改变天意
B. 天意与人无关
C. 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杜甫的作品都面临自然灾害,但范成大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无力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政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范成大及其他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诗词背景与诗人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