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松花江望雨》

时间: 2025-01-17 09:43:10

黑水惊流,黄云隐雾。

晓峰新翠薶千树。

片帆刚渡半烟江,不知何处吹来雨。

喷雪涛飞,搏沙风驻。

翻盆挂瀑横空布。

风波如此掉回船,星红一线雷车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黑水惊流,黄云隐雾。晓峰新翠薶千树。片帆刚渡半烟江,不知何处吹来雨。喷雪涛飞,搏沙风驻。翻盆挂瀑横空布。风波如此掉回船,星红一线雷车舞。

白话文翻译:

黑色的水流涌动,黄云在雾中若隐若现。晨曦下新绿的山峰如同万树繁茂。小船刚刚渡过半烟的江面,不知从何处吹来了雨。雪白的浪涛飞溅,沙尘在风中停滞。翻涌的波浪如同挂着瀑布,横空而布。风波如此猛烈,船只摇摆不定,星星和红色的闪电如同雷车在空中舞动。

注释:

  • 黑水:指水流的颜色,通常形容江河的浑浊或深邃。
  • 惊流:形容水流湍急,带有惊险感。
  • 晓峰:清晨的山峰,象征新的开始。
  • 薶千树:新绿的树木茂盛,形容春天的生机。
  • 片帆:指小船上的帆,形象生动。
  • 喷雪涛飞:浪花飞溅,形容波涛汹涌。
  • 搏沙风驻:风中夹带沙尘,形容风的猛烈。
  • 翻盆挂瀑:波浪像瀑布一样翻腾。
  • 星红一线雷车舞: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如同雷车在舞动,形容天气变化的迅速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受家庭熏陶,早年游历名山大川,深受山水文化影响。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描绘江河湖海的壮丽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王贞仪在一次江边旅行时,感受到自然界的壮阔与变幻,受到启发而作。诗中描绘了江水、山峰、风雨的气势,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诗歌鉴赏:

《踏莎行 松花江望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动的动态描绘。开篇“黑水惊流,黄云隐雾”,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江水的激荡和天候的变化,给人以震撼。接着描绘了晨曦中的山峰,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脉动。诗中小船的描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壮丽的背景,也有渺小的个体。

“喷雪涛飞,搏沙风驻”,通过动词的运用,诗人将波涛和风沙的感觉传达得淋漓尽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风雨交加的紧迫感。最后两句“风波如此掉回船,星红一线雷车舞”,则将气氛推向高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灾害的威力以及人类在其中的无奈与渺小,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壮丽,更蕴含了对生命脆弱的思考,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黑水惊流,黄云隐雾。”:描绘江水的急促流动,黄云在雾中若隐若现,形成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气氛。
  2. “晓峰新翠薶千树。”:晨曦下的山峰新绿,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3. “片帆刚渡半烟江,不知何处吹来雨。”:小船在江面上行驶,突如其来的雨,体现出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4. “喷雪涛飞,搏沙风驻。”:波涛飞溅,风中夹带沙尘,描绘自然力量的强大。
  5. “翻盆挂瀑横空布。”:波浪翻涌,犹如瀑布横亘,形象生动而有力。
  6. “风波如此掉回船,星红一线雷车舞。”:风波的猛烈使得小船摇摆,夜空中的星光与闪电如同雷车在舞动,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翻盆挂瀑”,将波浪比作瀑布,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如“星红一线雷车舞”,赋予星星和雷电以动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喷雪涛飞,搏沙风驻”,形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描绘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与无助的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黑水:象征深邃与神秘,暗示着自然的复杂性。
  2. 晓峰: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着新生的力量。
  3. 片帆:象征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4. 喷雪涛:表现自然力量的汹涌与猛烈。
  5. 星红一线:象征着自然变化的不可预测,带有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黑水”指的是? A. 清澈的水
    B. 浑浊的水
    C. 温暖的水
    D. 冰冷的水

  2. 填空题:诗中“晓峰新翠薶千树”中的“新翠”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是宁静的。(对/错)

答案:

  1. B
  2. 新生的绿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王贞仪的《踏莎行 松花江望雨》更侧重于描绘自然风景中的动态变化,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孤独感。两首诗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美学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贞仪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