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04 14:02:17

山头群玉,造十分春事。

阑舫前身已忘未?

看月明晦夜,雪满晴天,闻戒破、弥勒龛中难睡。

醉侬非绿醑,透体温馨,愿作蒹葭玉长倚。

俊赏属幽人,餐秀眠香,便金犊玉骢都避。

叹十度,花开不归来,料旧侣黄昏,一般憔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头群玉,造十分春事。阑舫前身已忘未?看月明晦夜,雪满晴天,闻戒破弥勒龛中难睡。醉侬非绿醑,透体温馨,愿作蒹葭玉长倚。俊赏属幽人,餐秀眠香,便金犊玉骢都避。叹十度,花开不归来,料旧侣黄昏,一般憔悴。


白话文翻译

山顶上群山如玉,造就了十足的春天景致。阑干小船上,我的身影是否已经忘却了?看那明月和阴云交替的夜晚,雪花在晴天中飞舞,听说在弥勒佛的龛中我难以入睡。醉酒的我并不是喝绿酒,浑身透着温暖的香气,愿意依靠在芦苇旁的美玉上。美好的赏心悦目都归于那些幽静的人,享受着芬芳的美食和香甜的睡眠,连金色的小牛和白色的骏马也都躲避远去。感叹十次,花儿开了却不再回来,想必旧日的伴侣在黄昏时分也一样憔悴。


注释

字词注释

  • 群玉:形容山的美丽,似群玉般晶莹剔透。
  • 阑舫:指有栏杆的小船。
  • 弥勒龛:佛教中供奉弥勒佛的地方。
  • 绿醑:指某种酒,绿色的酒。

典故解析

  • 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慈悲和乐观。提及其龛,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 蒹葭: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柔美和淡泊的情怀,出自《诗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人,清代诗人,其诗作多抒情,风格雅致,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暖阳之际,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洞仙歌》透过春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开篇便以“群玉”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暗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的“阑舫”意象,带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令人联想到古人泛舟于水、享受春光的场景。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月色与雪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对过往岁月的思念。

“醉侬非绿醑”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美酒的向往,却又在这醉意中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孤独;“愿作蒹葭玉长倚”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随着对“金犊玉骢”的描写,诗中不乏对世俗之物的讽刺与超然。结尾处“花开不归来”,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叹息,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融入了对人生、友情和孤独的感慨,情感真挚且深邃,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头群玉,造十分春事。”:描绘春天山景,生机勃勃。
  • “阑舫前身已忘未?”:反问自己是否忘却了小船上的身影。
  • “看月明晦夜,雪满晴天”:描绘夜晚的月光和清晨的雪,形成鲜明对比。
  • “闻戒破弥勒龛中难睡”:暗示内心的烦恼。
  • “醉侬非绿醑,透体温馨”:借酒抒情,表达温暖的感觉。
  • “愿作蒹葭玉长倚”:渴望安宁与美好生活。
  • “俊赏属幽人,餐秀眠香”:美好的事物都属于那些清静的人。
  • “便金犊玉骢都避”:说明世俗的繁华与浮躁。
  • “叹十度,花开不归来”:感叹时光流逝与失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群玉”,形象生动。
  • 对仗:如“金犊玉骢”,形成和谐音律。
  • 拟人:花开不归来,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头:象征自然与宁静。
  • 月明晦:象征光明与黑暗的交替,反映人生的变化。
  • :象征纯洁与冷静,暗示内心的孤独。
  • 蒹葭:象征柔美与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阑舫”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船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2. “金犊玉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人
    • C. 一种现象
  3. 诗中的“花开不归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往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往昔与自然的感慨。
  • 《春望》(杜甫):描绘春天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洞仙歌》与《春望》:两者均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悟,但《洞仙歌》更注重内心感受,而《春望》则更关注社会现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便于了解诗人的风格。
  • 《古诗十九首》:对古诗词的整体把握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