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5:35:19

同心苏小,更生同乡里。

小字真真唤频记。

向灯前拥髻,笑食茨菇,还替数、排到个侬行几。

妆楼无限好,楼角青山,山外江声入楼底。

睡脸晕香潮,强起梳头,拓一面、茜纱窗子。

只那日、相逢钏声遥,便拖逗回肠,奈何天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其一》 同心苏小,更生同乡里。小字真真唤频记。向灯前拥髻,笑食茨菇,还替数排到个侬行几。妆楼无限好,楼角青山,山外江声入楼底。睡脸晕香潮,强起梳头,拓一面茜纱窗子。只那日相逢钏声遥,便拖逗回肠,奈何天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与亲密朋友的思念。诗中的“同心苏小”意指共同的情感与记忆,作者回忆起与朋友的欢聚时光,想起她的笑声和生活中的点滴。灯光下,她梳理头发,享用着茨菇,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妆楼的景致令人向往,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江水声声入耳。作者醒来时,面带香气,起身梳妆,打算打开窗户看外面的美景。那天相逢的声音仍在心头萦绕,却又让人感到无奈。

注释:

  • 同心:同心协力,形容彼此的情感。
  • 苏小:可能指的是一个小地方或小巷子,体现了亲切的乡土情。
  • 茨菇:一种水生植物,常被用来形容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妆楼:化妆的楼阁,象征着女子的柔美与装饰。
  • 钏声:指珠宝的声音,这里暗示着相逢的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颂万,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迁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细腻而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 其一》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自然美。诗人以“同心”开篇,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接着通过“向灯前拥髻,笑食茨菇”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的场景。诗中反复出现的“青山”和“江声”不仅映衬了环境的美好,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细腻的细节和音韵的和谐,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轻松而又深沉的情感。最终,诗中对相逢的回忆与无奈的感叹,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令人感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同心苏小,更生同乡里”:共同的感情与记忆,生动地描绘了乡里的情景。
    2. “小字真真唤频记”:对小字的回忆,表明深刻的情感记忆。
    3. “向灯前拥髻,笑食茨菇”:细腻地描绘了生活的场景,体现了生活的悠闲与快乐。
    4. “妆楼无限好,楼角青山,山外江声入楼底”: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眷恋。
    5. “睡脸晕香潮,强起梳头,拓一面茜纱窗子”:描写了女子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6. “只那日相逢钏声遥,便拖逗回肠,奈何天里”:对美好回忆的追溯,带有淡淡的无奈与惆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妆楼”,将美丽与生活结合。
    • 拟人:江声仿佛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青山”和“江声”,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思念与自然的美好展开,表达了对故乡、生活和友谊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承载着诗人的乡愁。
  • 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回响,令人感到亲切又遥远。
  • 茨菇:象征着自然的纯朴与生活的简单,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茨菇”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食物
    答案:B

  2. “妆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
    B. 女子的美丽与生活
    C. 乡村景色
    答案:B

  3.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思念?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洞仙歌 其一》: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惜,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酒的陪伴,而程颂万则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